有鉴于生态保育观念抬头,工程经常被视为生态大敌,为加强生态检核之落实,减轻工程对生态环境冲击影响,以达永续水环境之目的,第五河川局特举办二梯次“北港溪生态检核及民众参与”之生态检核机制教育训练,邀集业务课及行政室同仁共同参与,俾利全局深入了解生态检核机制之全貌。
生态检核机制的目的是为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冲击,并维护生物多样性与栖地品质,如何使工程人员掌握足够的生态讯息,并遵循完善之生态检核机制来操作,是本次生态训练的重点,而生态检核从规划阶段就要开始,才能及早发现问题;要纳入关注物种的生命周期,方能架起工程跟生态的沟通桥梁。
生态保育措施研拟规划的流程是“厘清→评估→研拟→确认”,生态检核设计的原则是“回避→缩小→减轻→补偿”,如地点有重要生态考量,应以回避优先,无法回避时,则要缩小规模或改变设计,依据工程影响关注物种、物种生长繁殖期及环境特性研拟调查计划。
近年民众环境意识高涨,工程生态检核同时也扮演民众沟通的角色,邀集生态背景人员、社区组织、在地民众意见回馈并纳入考量,期待能建置出更完整、公开的生态数据库,让各界的沟通讨论能走向善的循环;期许透过本教育训练,同仁于现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每个阶段,能完美打造出符合生态检核的永续工程。
为提升同仁对于工程生态检核之理解与认识,本计划参访高美湿地、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湖山水库环境教育园区等地,以激发同仁之设计灵感,并提升对栖地环境及保育类动物之认识,希冀未来进行工程设计时可以更全面的考虑生物友善对策之执行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