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
在上世纪,就医时如果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看一看类风湿因子(RF)是否是阳性,还要拍X光片,看一看手指关节、腕关节是否有关节肿胀,关节骨是否有虫蚀状破坏,并认为这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出现的关节病变应该是对称性的。 当今,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对该病的检查诊断方面也进行了更新。 1987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已经不再适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正式颁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诊断标准,其中将磁共振检查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强调不能忽视磁共振的增强扫描
提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我们常常会听到患病已久,长期如此的回应。没错,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持续性疾病,但发病初期却很难被发现,人们常以为是劳累过度所致,亦甚少将病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挂钩。 追究起患病的根源,我们很难定义它“来自何方”,如要追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与遗传基因有关,当基因中类风湿因子高时,患病率就很大了,一般来说女性的患病率远超过男性患病率的三倍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温度持续下降,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这种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其中主要是女性病人,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 关于其发病原因,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产褥期冷水洗手容易得类风湿,也有人认为是长期湿冷环境造成的
永达与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合作,于10/25举办“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北区联合医学讲座”活动现场多达200多人参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永达赞助类风湿性关节炎协会印制宣导手册,让病患借由手册资讯提升自我照顾的能力,促进病友与医师达成正向沟通,减少医疗资源耗损,让一般民众亦能透过手册的专业医疗资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北区联合医学讲座”由国泰、荣总主任医师主讲,借由与专业医师现场互动,病友除了解自身病情外,更能学习如何做好更妥善的自我照护。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宣导手册,增加病友的医疗知识、卫生常识,让病友间能感情联络相互打气,亦能建立良好的医病关系
基金会在4月6日邀得风湿科专科医生叶文龙医生,及职业治疗师梁思明姑娘,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生活贴士”为题,于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港青)礼堂举行讲座,当天共有167名参加者出席。 讲座开始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自助组织“毅希会”,为在场人士介绍组织的宗旨及服务,加强病友间的凝聚力及共济精神。 风湿科专科医生叶文龙医生先指出“如何分辨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向参加者讲解各种病征和诊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