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维老师是柴烧作家中的奇葩,为寻找更适合柴烧创作的地方,不惜举家搬迁至三义,也和工坊主人成为好友。经历多年研究,不用任何金属材料、釉料,利用纯熟的“一土、二火、三窑技”烈火质变技巧,炉火纯青作品呈现黄金光泽、多种自然炫彩,令人惊艳。

吴金维十多年来一直自行研究调配陶土,利用土中饱含的大量铁质,不断以还原、氧化两种方式交替窑烧,当温度达到一千二百四十度的燃烧点,冒着温度再增高造成表层起泡的风险,继续加温至一千二百五十度,才能达到黄金般的彩度。而炫灿如金的容颜则决定于还原烧的温层,氧气量过高则烧成黑金或其他不可预知的颜色。

吴金维表示,要成就黄金茶器,从建造柴窑之初就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目前一般国内柴窑大多为“穴窑”,而非过去拾阶而上的传统“登窑”,但由他一手打造的柴窑却采穴窑外观、登窑内部结构。简单的说,就是火膛块砖与块砖之间有高度落差,阶梯式的堆叠使得落灰不致覆盖,造成一般柴烧无可避免的粗糙蒙尘现象,而排窑的方位与高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色泽与亮度。

以柴火来说,一般陶艺家为节省成本,往往取材自台风或大雨过后的漂流木或碎木,但他认为几经风雨侵蚀的漂流木,原有的能量早已消失大半,绝对无法烧出令人感动的黄金作品。因此不惜远从宜兰老家迁居至台湾的木雕之乡苗栗三义,为的就是每天都能取得木雕厂锯剩的上好边材,将“土、窑、柴”三者累积的能量,在烈火高温中焠炼为亮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