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无所事事、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等待入伍的日子里,从澎湖风柜去到了高雄。失去了老家的翼护,原本的苦闷变成骚动,但面对生活的磨难、人际的变迁,他们也从经验伤痛,学习成长,青春谢幕。

【关于电影】 “我一直认为影像跟书写是同样的道理,拍影像其实和使用文字是一样的,不用弄得太‘白’,‘白’到没得看。”──侯孝贤 《风柜来的人》是大导侯孝贤飞跃与转型之经典作,也是成为国际影坛所知的开山代表作。侯导曾多次称《风柜来的人》是他导演生涯的一大转折,也是他个人和当时担任摄影师的另一位名导陈坤厚最喜欢、拍得最过瘾之作。侯孝贤谈起自己拍摄《风柜来的人》曾表示:“我拍《风柜来的人》的时候,剧本都写好了却不知道怎么拍,后来朱天文听我转述后,拿一本小说给我看〈沈从文自传〉,这本小说有一个观点,是俯视的,好像这个是世界上发生种种的悲伤的事情,他都很客观地在看,有一种胸襟。” 《风柜来的人》是导演侯孝贤拍的第四部电影,里面有许多自己的经历,及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感激与喜悦。他曾表示,拍摄此片的动机来自某年冬天,在澎湖一个人闲逛到风柜,下了车在某杂货店看到一群年轻人打台球,就坐在那里看了将近一个钟头,“我忘不了这群青年,看样子他们都已没再继续念书,感觉他们是这么不安定,而随时会出事。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青春生命不可预测的哀伤,那个荒凉寂寞的下午。”因此这段记录就成为他转捩经典之作《风柜来的人》的开头,这部片不仅是大导侯孝贤的里程碑,也影响后世无数影人,金马影后桂纶镁也表示,第一部启发她的华语电影,正是侯孝贤导演《风柜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