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甜菜褐斑病俗称叶斑病、斑点病、火聋秧子等, 是甜菜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我国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 危害严重, 一般可使甜菜块根产量降低10%~20%, 含糖降低1~2度, 茎叶损失40%~70%, 是影响甜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症状
叶片染病, 初呈褐色至紫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 后逐渐扩至3~4毫米, 斑点四周由花青素形成褐色至赤褐色边缘, 病斑中间较薄易破裂。叶面病斑多于叶背, 每张叶片病斑数可高达数百个。后期病部中央产生灰白色霉状物,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斑多融合成片干枯而死。株丛外叶先发病, 逐渐向中层叶扩展, 使新叶不断受害, 造成根冠肥大、青头外露。叶柄染病形成梭形褐斑。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时, 病菌逐渐从外层向内层发展。受害老叶陆续枯死脱落, 新生叶片又不断受害, 使根头粗糙肥大, 状似菠萝。叶柄感病后, 形成褐色菱形病斑。
二、发病规律
甜菜褐斑病菌喜高温多湿条件,高温高湿容易使褐斑病流行,平均温度达25℃即可发病,29℃最适宜发病,高于37℃则病害受抑制,相对湿度98%以上发病重,一般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 7~8月份为盛期, 9月中旬停止蔓延。此外, 重茬和迎茬地由于土壤中残留大量的褐斑病菌, 发病重;距离去年甜菜地或当年采种地近的甜菜发病重;重粘土地、下湿地、背阴地以及排水不良、湿度较高的地块发病重;浇水过多或植株过密、速效氮肥用量过大, 导致叶丛过于繁茂和徒长, 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株行间湿度过高, 发病也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褐斑病是根本方向, 尤其是在病害严重发生地区, 种植抗病品种能显著减轻危害。种子做好消毒工作,可用温水浸种,即用50~52℃的温水处理20~30分钟, 能杀死大部分真菌和细菌。也可用药剂浸种,即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 可借助药液的氧化作用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2、合理轮作清除侵染源
因为甜菜褐斑病的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侵染甜菜, 所以要避免甜菜连作和迎茬, 一般应实行4年以上轮作。原料甜菜要离采种区或去年甜菜地500~1000米。甜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植株残余物, 然后进行秋季深翻, 以减少侵染来源。
3、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 及时定苗, 及时中耕除草, 坚持控氮、增磷、稳钾的投肥原则, 重视微肥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培育壮苗, 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视苗情适当延迟头水, 坚持沟灌, 禁止大水漫灌。
4、化学防治
(1)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3)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END
责任编辑:陈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