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是翡翠的瑕疵之一,它是翡翠中的一种欠透明或不透明的絮状、棉花状团块或白斑、白点

“棉”并不是什么特殊之物,而是翡翠中硬玉结构相对疏松的一种表象特征。这是由于这些硬玉矿物的品隙比较大,当光线射入时会发生反射而被吸收,光线就难以穿过,于是这些部位的通透性也就差了。棉的形态有多种多样,它们是翡翠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任何一件翡翠都不能例外,只是其表象特征及大小、形态各不相同而已。

一、棉的分类特征

作者号(17787967075)更多关于翡翠原石知识

棉是一个广义的叫法,它既有大小、形态之别,也有轻重程度之差。轻者如云,重者如渣。前者对翡翠的影响或可忽略,后者对翡翠的危害则大。在实践中一般可根据棉的表象特征来加以区分,且多赋予形象化的名称。如:白钉、石脑、石花、甘蔗渣、豆渣、石线等。

白钉:点状棉称为白钉,也就是像钉子印痕一样的白棉。它多出现在玻璃种、冰种翡翠之中。白钉对翡翠不会造成伤害,但如果分布密集,也算是一种瑕疵。比白钉再大的就是“米心”了,这也叫“翻生”,像米饭没有做熟的样子。多出现在糯种翡翠中。

石脑:是一种团块状的棉,形似动物的脑花,故称石脑,它与地子的接触界限比较清晰。石脑毫无通透性可言,它对事翠的伤害性特别大,它的存在对于事翠的取料加工有很大影响,因不的价值也会降低很多。

石花:分布在翡翠中的斑状棉,棉斑的形状可大可小。但“渣性”不足,这是与甘蔗渣的区别之处甘蔗渣:如果石花的分布高度密集,像被榨干了水的甘蔗渣。其轮廓比较清晰,“渣性”很足,没有通透感,水分很干。甘蔗渣对翡翠的危害很大,加工中一般都要剔除或绕开。石线:翡翠中的棉,如果呈线条状分布则称为石线。它实际是翡翠的一种纹理,因结构疏密所致。一般出现在种质稍好的翡翠中。

二、如何观察和正确看待翡翠的棉

棉在翡翠中普遍存在,玉料在打磨抛光后会显露无遗,比较容易观察,而在未开口的玉料上则难以预测。即便是已经开了口但还未抛光的玉料,棉也不显眼,也不易观察清楚,这时就要借助罩灯仔细察看了,凡是粗糙且透光性差的部位,就可能是棉。由于棉或其它瑕疵在未经抛光的切口上很不显眼,于是有的货主就会采用局部抛光的手法来遮掩瑕疵。因此,当你发现玉料的切口虽大但抛光面却很小时,就应该怀疑玉料有问题了,此时的买家就需特别小心才是。当然,在皮壳上观察棉,也并非不可能。可以从皮壳上的某些表现来判断翡翠是否有危害性大的棉。例如皮壳上如果出现蜂窝状的凹坑,或砂发粗细、大小不均,并出现相对粗大而疏松的团块或斑块。这些都有可能是翡翠有棉的重要提示。虽然绝大多数翡翠都会有棉,但有轻重程度的不同,其危害性也有很大区别。在实践中,通常会根据棉对玉料伤害程度的不同,而将棉分为“活棉”与“死棉”!

“活棉”:是指呈淡的云雾状的白棉,与地子的界限不十分清晰,多呈渐变关系,没有“渣性”,通透性好,在灯光照射下棉能够化得开,因而对事翠的玉质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危害。“活棉”往往发育在种质较好的翡翠中,其结构也还致密,不算疏松,它的存在有时会显示翡翠的种质相对较好。

“死棉”:呈豆渣状、甘蔗渣状的棉或石脑,“渣性”十足,其轮廓比较清晰,无通透感,即便在灯光照射下,棉也不会化开,属于严重瑕疵,玉石结构非常疏松,对玉料伤害较大,其翡翠的价值也会相应降低。

总之,棉是否会对翡翠造成危害,主要看它是“活”,还是“不活”,这需要在实践中作出准

确的判断。在不同种质的翡翠中,棉的表象会有一定区别。譬如,在老种(水地)翡翠中,棉总是比较显眼,不管其形态大小如何;而在嫩种翡翠中,棉与地子浑然一体,彼此不分,看似没有棉,其实满“地”都是棉。正如水中观物一样,在清水中,杂物再少也能看清;而在浑水中,杂物再多也是看不到的。如果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就很容易出现误判,或会夸大老种翡翠中的棉,或对嫩种翡翠的棉估计不足。

因此,选料时要正确看待棉,有的棉看起来会很显眼,但却是老种翡翠的一种特有表象。对那些不构成明显伤害的棉不要盲目排斥,不要将其负面性无限放大,否则会进入误区,失却良机。就这一点,笔者曾有切身体会,不妨一述,或许能给初学者一个借鉴。

这到底是何原因呢?原来这是一件蛋清种、冰味足的玉料,切面上有许多棉,很显眼。由于这些棉被四位同仁看成是“甘蔗渣”白棉,而且是四个人难得的一次意见统一(事后大家坦言,只要其中有一人持异议,定会重新仔细观察的)。于是玉料价值便被低估,玉友开出的700万优惠价也就没有接受。后来这件玉石被人以800多万的价格买走。

当时合伙人曾与笔者通了电话(当时细甸无法电传图片),说是石头上有很多甘蔗渣,打算放弃。笔者没有见到货,当然不好表态,再说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大家是合伙人了。结果,一次赚钱的好机会就这样阴错阳差地溜走了。后来,笔者专为这件石头,到买主夏先生家一看究竟。石头上有棉的确不假,但说是“甘蔗渣”却很不对了,因为罩灯一打,棉完全化开了,这应该是真正的“活棉”,对玉料基本不会造成危害。其实这种棉正是老种翡翠中常有的表象,想必大家是被“甘蔗渣”假象给忽悠了。笔者在做好的手锰上完全看不到棉,很是漂亮。最终这件玉料使买家赚到了两千多万元。

“煮熟的鸭子”就这样轻易飞了。这次的疏忽使大家有些遗憾,但也都无怨无悔。因为这正是“赌石”的魅力所在。一场“赌石”,有人赢了。还赢得很多,这太正常不过了。对于行家来讲,“赌石”还要继续,今后还会有输有赢。不过,像这种意外,还是不要发生的好。煮熟的鸭子不要让它再飞了。其实这岂止是“飞”,而是“吃进嘴里的鸭子又飞了,只差没咽进肚里”,同仁阿瑾是这样自我调倪的。这个故事让人捧腹之余,或许能够给人一个借鉴。在赌石中,对翡翠的棉一定要仔细观察,切不可误读,不要轻易排斥,也不要盲目接纳,以免造成遗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