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GU

YUN

韵"

每一座古建筑

就是一张历史的书签

镌刻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近日

条条君为大家

找到一些内江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历史建筑

一起去感受下“古韵”内江

△点击进入内江“古韵”地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 水 寺

圣水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壕子口街道壕子口社区圣江路,寺院坐西朝东,复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地处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内江城郊,为内江城区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据史料记载,圣水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宋名 “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因该寺后山有泉水流出,视为灵泉,宋末复名“圣水寺”。

圣水寺自唐宋以来历代均有修造,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有大规模扩建修葺。明末清初兵燹毁损后,清康熙、雍正年间又一次大规模复修增建,极盛时常住僧众120多人,最多时达300余人,由于圣水寺建筑规模庞大,历来为佛门圣地号称“中川第一禅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划归宗教部门使用至今。

圣水寺庙宇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大悲殿、地藏殿、左右厢房组成;第二部分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圆觉楼、三大寺、禅堂、观堂、祖堂、厢房等组成;第三部分由中部说法堂、药师殿组成。寺内摩崖造像存有东汉崖墓,唐、宋摩崖造像八十龛,五百二十余尊。有明代牌坊两座、石桥一座。

圣水寺是难得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大型禅林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并包含东汉崖墓、唐宋石窟造像、明代石桥、石坊等历史遗存,内涵丰富,底蕴厚重。是一座宝贵的“古建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宗教研究价值。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查看地址

翔龙山摩崖造像

乘坐212路公交车到内江市人民政府

在市政府附近上山

在山腰上开凿的一条岩石带上

翔龙山摩崖造像就藏在这里

2013年翔龙山摩崖造像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围树林将其深深环绕着

如果不是慕名而来

很容易就与ta擦肩而过

也正好是因为ta"害羞"藏了起来

才形成了这一方净土

据史料记载,翔龙山古称香山。翔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此山由明代进士、盐运史王三锡书刻:“翔龙山”而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翔龙山长206米、宽9米的崖壁上,现存131龛(处),题记石刻24处。为内江城区保存规模较大唐宋石刻造像区。对内江地区唐宋佛教造像艺术、书法艺术、地方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翔龙山摩崖造像自带一股冷清的气质

让人不得不放慢脚步

调整呼吸

静静地感受

这一份闹市中的清净

正是这样静谧自然的美

才能真正治愈人的心灵

▲点击查看地址

隆昌石牌坊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南、北二关,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其中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纵贯县城的巴蜀古驿道南北两端总长600米路段中央。另有4座分别在县境响石、石燕、渔箭三镇。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节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玩赏坊各1座。

每座牌坊上面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植物等图案,图案造型讲究,雕工精美。

其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其建筑格式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清石仿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驿道延伸尽头为界,东西向以石牌坊两侧向外延伸15米为界。从北到南分别是:郭陈氏节孝牌坊、禹王宫山门牌坊、锄莠安良碑、牛树德政牌坊、孝子总牌坊、刘光第德政牌坊、肃庆德政牌坊、郭玉峦功德牌坊、舒承是百岁牌坊、节孝总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牌坊、觉罗国欢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

目前,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

▲点击查看地址

历史建筑

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建设,先后共有3万多名解放军和10万余名民工参加铁路的修建。他们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开凿,让路基节节延升。后来,为了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在内江梅山公园修建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纪念筑路民工的建筑,该建筑为内江市本级第一批历史建筑。

纪念堂的设计中西合璧,风格独特,造型庄重,是内江市代表性纪念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设有陈列室、阅览室及大厅。

陈列室展出了当时修建成渝铁路的一些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陈列室实物陈列了当时晚清政府发行的修建铁路股票和成渝铁路建成庆典上颁发的纪念奖章,以及筑路民工修建铁路时在工地上使用过的碗、口缸、锄头、马灯等实物。大厅里展出了一系列反映了从古道到高铁的历史见证过程的展板。

纪念碑高14米,黄砂石质,碑分四级,依次叠收。第二级碑身北面镌刻***主席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铁路”,南面为“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奠基”题记。第四级主碑体南、北面均隶书阴刻“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与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革命保路同志纪念碑”遥相辉映,浓缩记载了巴蜀群众保路、筑路的历史风云和不朽功绩。

▲点击查看地址(近期正在修缮)

内江糖厂工人俱乐部

内江糖厂工人俱乐部位于东兴区椑木镇,建于1956年,2023年被纳入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该历史建筑承载着内江糖厂的历史,反映了甜城记忆的由来。据1941年版《甘蔗学》记载,唐贞观年间(公元674年左右)印度蔗糖技术传入中国,首先落脚在现内江境内。北宋太宗兴国年间(公元976-997年)史志已有内江种植甘蔗的记载。清康熙年间,福建新品种引入后,内江逐渐成为蔗糖主要生产区,依靠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延续至民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内江糖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成的全国第一家机械化制糖工厂,自1956年冬建成投产后,经技术改造提升,达到了日榨甘蔗1500吨、日产白砂糖135吨的产能。经综合利用制糖副产物,先后又兴建了造纸、酒精、蔗腊、糠醛、高寺酒等车间,支撑和推动了内江“三白经济”(白糖、白纸、白酒)的长足发展,对内江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内江糖厂一度繁茂的过去逐渐萧条。该历史建筑当年由厂方建设,给工人提供休憩娱乐、聚会活动,是糖厂当时辉煌境况的反映,具有较为突出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高耸的烟囱

褪色的红砖老楼

修旧如旧的工人俱乐部

记录了内江糖厂的生命历程

沉睡在车间里的峨柴机

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点击查看地址

趁着周末阳光正好

不妨去内江这些地方转转

去倾听一场

"穿越时空”的故事

△点击进入内江“古韵”地图

其他人还在看

综合丨内江文化旅游 大内江APP 东兴融媒等

视觉丨刘艾雨

编辑丨杨珩 唐晓萃 钟欣航 陶丽萍

校对丨毛佳刘桂莲

责编丨郭扬

审核丨程云

快去打卡吧

点个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