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回到历史底部区间,未来能否再造传奇故事
棉花价格回到历史底部区间,未来能否再造传奇故事
2010年棉花价格在1万2以下时,传奇农民付海棠完成了他财富积累最传奇涨幅最大的一次交易。
今天2022年11月,棉花合约2309重回1万2,这期间有没有造富的机会。对于我们普通人能从之前成功交易中吸取什么经验吗?
本文就从付海棠这一段故事来详细讲解。
前述,付海棠在2009年通过交易大蒜,从5万到600万,实现人生反转。这个资金是现在普通人最能拿出的范围,本该详细说说。但是,这个交易品种已经在合法交易场所是没有的了。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当年的大蒜电子盘太不公平,甚至很危险,要不是付海棠不停地取钱出来,恐怕赚的700万都会打水漂。幸好不停地取钱出来,才有了600万的利润用于后续的投资,还有100来万拿不出来了。因为当时电子盘不能做了,付海棠就回到期货市场,开始做棉花。
付海棠为什么会关注棉花期货呢?
因为他是农民出身,小时候种过棉花,但棉花这个品种在期货上付海棠是从未做过的。不过,付海棠在2005年开始就对棉花有所关注。
2008年之前,其他品种涨幅较大的时候,棉花的行情也不太好,和其他农作物的比价关系已经比较差,棉农的积极性下降较多。金融危机一来,棉花也是大跌,和其他品种的比价关系就更差了,很多农民就放弃了棉花种植,改种其他品种了。
一般来说,农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理上改变对一个品种的看法,打击积极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激发积极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要一段时间在行动上反映出来。而当农民转变了心理,决定了种或不种某个作物,那也会坚持一段时间,不可能马上转变。所以棉花虽然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比价关系不好已经持续数年,但棉花价格要上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更多因素的配合。
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具体在哪个时点会爆发,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农民心理的微妙变化,去理解和熟悉他们心理变化的周期特征,不懂农民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怎么变化的,就无法对后续的价格运行作出正确的判断。
实地调研 综合分析 棉花必涨
付海棠在预判棉花要上涨之后,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打听棉花现货各方面、各渠道、各层次、各群体、各链条的情况,并且自己也开车去了周边产棉区,还有山东德州、河北等地调研。
棉花价格在13000左右一吨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棉花前几年历史价格的波动特征,认为涨不上去了,而且国家号称有500万吨左右库存,所以棉花应该要跌下去,不跌下去也不该涨上去。
而付海棠发现这个13000的价格,十年前就到过,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甚至还到过19000呢!
农民工资十年前15块一天,2009年已经涨到80块一天了,涨了4倍以上;小麦十年前是4毛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9毛一斤了,涨了1倍多;
玉米十年前3毛5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8毛一斤了,也涨了1倍多;
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棉花的比价效益越来越不合算,这对棉花种植造成严重打击;
同时棉花又是费工费时的农作物,种同样面积的棉花要比种小麦和玉米多花2~3倍的时间精力去劳作和维护;
十年前小麦、玉米、棉花都是人工作业,2009年小麦和玉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了,而种植棉花,基本上还是要靠人工作业(棉花要分几次采摘,如果用机械化一次性采摘,则会造成较多的浪费);
黄河流域的棉花春天的谷雨前后播种,直到十月份还在忙,这一期间农民都不能不能出去打工,播种、覆膜、整枝、打叉、除草、打药、治虫、施肥、灌溉、采摘(采摘还得分几次收,不像玉米小麦一次性收完了事。棉花的收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三个月都要摘棉花。)
棉花的价格还是十年前的价格,而小麦玉米的价格都已经翻倍了,种棉花又费工费时,经济效应已经大大落后。
这么一比,棉花的经济效益就差很多了!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很多棉花副产区能改种其他作物的都改种了。
在如此利多的基本面面前,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跌呢?
一方面因为棉花过去几年的价格运行空间形成了人们对棉花价格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库存500万吨,这个数字吓不吓人呢?很吓人!
当时中国棉花一年的产量才700万吨,乍一看,这500万吨的库存都快接近1年的产量了,有人觉得即使减产再多这些库存一释放,市场的供应还是充足的,因此13000的价格不会再涨,甚至反而应该跌一点才对(当时很多人还没从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
但如果棉花维持在13000的价格,从长远来看就没有人愿意生产了。当时国家的收储价就在13000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以12600的价格收了272万吨棉花),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吸引力。如果农民都不愿意种棉花了,国家的库存再多也用不了多久。
所以,付海棠当时的判断是棉花必涨,今年(2009年)不涨,明年涨;如果今年涨多了,那么明年少涨;如果今年不涨或者涨少了,那么明年将要暴涨(今年不涨或涨得少,农民的播种积极性依然很低,明年的产量还是不行,那么棉花的供应就要出大问题了)。该涨的东西涨得晚一天,能量就多一天,后续上涨的力量会更大。就像酒一样,多“陈”一天多一份酒味,多一份香气。
13000买入棉花期货
明确了棉花必涨的观点后, 在2009年5月中旬,在棉花0909合约上,价格13000左右的位置就开始布局了。付海棠当时就想最坏的情况跌到12000,也不过跌1000块钱(如果当时真的跌到12000,付海棠还会加仓的)。
随着棉花的出苗,各种信息出来,网上说,虽然今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了,但棉花的长势很好,单产会提高,单产的增加应该会弥补播种面积的下降,从而使棉花的总产量和去年持平。
付海棠看了这样的信息,不以为然。刚刚出苗长得好,不等于收获的时候也好,具体收成好不好还要看后续的生长。
越接近收获或新季上市的时候,能够预判到棉花要上涨的人就越多了,特别是一些从事棉花生意的人,还有专门研究农产品价格的人,在七八月份闻到了棉花要上涨的味了。他们的资金的介入,就慢慢推动了棉花的上涨。实际上,不只是棉花,任何农产品,只要是减产较多,价格的强劲上涨往往开始于收获季节。
但是价格还没涨多少,或者说只是有了一个上涨的苗头,国家就开始拍卖了,陆陆续续地拍卖了260万吨左右,相当于2008年的收储量基本上都放出来了。
刚开始拍卖的时候,价格有所回调,但后续的拍卖根本压不住价格,因为货本来就是缺的,地里长不出那么多棉花,价格本来就是要涨的,抛储只能暂时压住价格或是减缓价格的上涨,但想要改变价格的运行方向是不可能的,除非抛储1000万吨。
资金增长到1300万 回撤到800万
付海棠一路持有棉花,国家抛储,使棉花在8月份有一个短暂的回调,到了9月份棉花就一路上涨,一直到年底。这一波上涨,涨到了17000多,付海棠单子拿得比较牢,随着资金的上升也加了一些仓。
2009年国庆期间,付海棠开车去山东德州/聊城、河北威县/邱县等地考察。看到大量的农民拔掉棉柴(棉杆子),翻地改种小麦。如果秋天不种小麦,第二年春天还能种棉花,而如果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就种不了棉花了。2010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还要下降。
在2009年底的时候,付海棠的资金到了1300万左右,有1000手单子,这是付海棠第一次运作1000万以上的资金。2010年1月棉花从17600跌到16000左右,付海棠的资金从1300万下来,跌破了1000万,最后到了800万左右。
贪心换手 错过上涨 坚决追进 成功大赚
2010年一过春节,棉花大幅高开,付海棠的资金很快就赚回不少。3月、4月、5月棉花的上涨比较稳,每次回调和震荡的幅度都比较小,每次上涨则是步步推进。
做棉花的时候,除了常在周边的产棉区走动、考察外,付海棠还密切关注影响棉花价格的各个因素,也通过种棉花或经营棉花生意的朋友了解及时可靠的一手信息。
而面对庞杂的媒体信息和市场消息时,一定要有相当强的辨别力,心里要有数,要知道哪一个信息的可靠度高,哪一个信息是不能听的。如果对信息有怀疑,则要想办法核实。
2010年7月初,在远月棉花(棉花1101合约)16600左右的时候,付海棠觉得棉花远月合约在16600的时候走势比较弱,想出来以后,等价格低一点再买回来。那一波棉花跌到16000多,然后重新开始上涨,一下子突破了17000,一路上涨到了18000。
2010年8月中上旬,德州又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强降雨和连阴天气,导致部分棉花蕾铃脱落,即将开裂的底桃霉烂变黑,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预计亩产将减少20%左右。这类消息的释放,进一步促进棉花的上涨。
付海棠从16600平仓出来,一直到18000,此价格已接近历史最高价,在恐高症的心理影响下,大多数人不敢看多和追高。
那时,付海棠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含水分较多的僵瓣棉在地头上就被人以4块钱一斤的高价收走了。这个价格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实在是历史之罕见。而且棉贩子似乎有点“饥不择食”的感觉,僵瓣棉还没经过晾晒,他们就很猴急地高价抢购了。
做期货,就是要找价格必然上涨或必然下跌的爆发点。当僵瓣棉别人都抢着要的时候,表明购买者的欲望已经大大地起来了,储存者的欲望也起来了。看到这条消息,付海棠非常重视,因为看到了“买劲很大”,行情似乎有马上起来的气氛。
综合判断下来,棉花的行情马上要爆发,上涨的能量太大了,不可能被压住,预计三天内棉花必涨。
2010年8月31日,已经快收盘了,此时不买就要错过大好机会,于是付海棠就果断买入1105合约,18000左右买进去,开仓1000手。
在2010年9月中旬,由于棉花的需求力量已经喷发,而供应仍然缺少,价格往一个方向变动的动力已经足够,因此它的价格必然在短期内向上发展。这就是买入的切入点。
29600平仓出来 赚到1.2亿
2010年9月20日周一,付海棠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计算好要买多少单量,在棉花1105合约以20600的涨停板价格挂单50%的单量。开盘价格在20450,一开盘单子就全部成交了,成交了以后,价格有一点点下探,剩下50%的单量建仓。没过5分钟就涨停了。又是连续大涨。
棉花20000的价格似乎很高,其实不高。期货的价格就是如此,某些价格,你当时看是天价,回头看则是地板价。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原来和现在是不同的,过去的黄历看不了,只能作为参考。要根据现实的情况,看现实的问题,原因不同,环境改变,其结果必然改变。
2010年国庆期间,付海棠又出去考察。很多人做期货(包括他自己做期货的头几年),看盘的时候很有精神,聊起行情来很有精神,可是实地去考察、验证却不愿意,似乎出去考察是很累人的事,而看着K线则是很轻松的事。如果不出去实地考察,那么对行情的任何想法都只是空想,成功需要想象,但如果只有想象,那便是空想、假想、幻想,最终成功是靠干出来的。
看上去出去考察会比较累,但这一付出,可能会有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收获。
对农产品来说,实地考察尤其重要,因为作物长在地里,只有亲身看到了,摸过了,才能真正感受它的生长情况,预期它的收获水平。
当然,实地考察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都看个遍,实地考察要有技巧性,要懂得选点,要以点带面,到有代表性的主产区、副产区重点考察。要找到代表性的点,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
2010年11月3日,棉花期货涨到29600左右的时候,价格有所停顿。因为预判的价位就是30000,就在29600左右全部平仓了(1105合约)。这时资金已经到了1.2亿。
平仓出来以后,棉花后来又涨了3000多点,这是预判之外的,既然是预判之外的也就不该赚的,真的想去赚也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在这个位置已经处在物极必反的区域了。
2010年11月中旬,随着国务院发话打击过度投机、交易所提高手续费等利空的逐个亮相,棉花价格就暴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