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指挥的六大经典之战:
1、棉花坡阻击战。1916年2月,讨袁护国军和北洋军在四川泸州纳溪城东山冈中一处地理位置重要的山坡——棉花坡展开了激烈争夺,朱德率领护国军第六支队赶到战场后,受命指挥第三支队担任先锋,他没有选择阵地战的打法与对手死打硬拼,而是根据作战对手的特点,选择了“攻势防御”,采用“侧攻”战术,以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用猛烈的炮火牵制敌人,而将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侧面反复穿插攻击,在运动中歼敌,使北洋军遭受重创。经过二十多个日夜激战,朱德率部守住了棉花坡阵地。这次战役使朱德一战成名,赢得了“勇猛善战、忠贞不渝”的赞誉。
棉花坡阻击战是整个护国战争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战,是护国战争中的转折点。从此,护国军变被动为主动,并最终赢得了全面胜利。
2、三河坝阻击战。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惨烈异常。经过3天的激战,朱德率部完成了钳制敌人、掩护主力南下潮汕的任务,并带领800余人成功突围,这是南昌起义唯一幸存下来的力量。
此战使得我党我军的精锐得以保存,为之后革命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坪石之战。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至湘粤两省边界,智取宜章县城后,蒋介石、李济深立即密令驻扎粤北乐昌的独立第3师师长许克祥即以6个团的兵力奔袭宜章。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朱德采用了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策略,针对敌人摆出的一字长蛇阵,集中优势兵力先取岩泉攻其要害,然后乘胜追击再取栗源、长岗岭各个击破,最后直捣敌巢坪石。此战共歼敌1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还有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各种弹药等。
坪石之战是朱德总结南昌起义失利的沉痛教训,改变作战方法,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实现武装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自南昌起义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开创了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4、五斗江战斗。1928年5月初,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不久,赣敌杨如轩率27师分左右两路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28、29两团担任主力,在遂川方向迎战敌人的左路军。红军利用天气和地形因素布下埋伏,成功诱敌深入并重创敌军,红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五斗江战斗歼敌一个多营,缴枪3、4百支,俘敌4、5百人,红四军补充了军械和食盐、粮食、布匹、药材等大批给养。
五斗江战斗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是红4军成立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5、龙源口大捷。1928年6月,赣敌杨池生、杨如轩带领五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联合会剿”。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在龙源口的新七溪岭和老七溪岭迎战进犯之敌。战斗异常激烈,关键时刻,朱德手提机关枪赶到前沿阵地参加战斗,激励着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龙源口大捷是红四军成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也是井冈山斗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役歼敌一个团,溃敌两个团,缴枪约七八百支,一举粉碎了湘、赣敌军企图摧毁井冈山根据地的阴谋,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6、石家庄战役。1947年11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石家庄战役。石家庄战役是在朱德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他从战前准备、战术运用、战役过程到战后总结,倾注了大量心血,关键时刻,亲自前去晋察冀野战军进行部署和准备,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口号,并指出要采取“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我军经过6天6野激战,成功攻克石家庄。
这次战役共歼灭敌人2.4万多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也为尔后进行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1、棉花坡阻击战。1916年2月,讨袁护国军和北洋军在四川泸州纳溪城东山冈中一处地理位置重要的山坡——棉花坡展开了激烈争夺,朱德率领护国军第六支队赶到战场后,受命指挥第三支队担任先锋,他没有选择阵地战的打法与对手死打硬拼,而是根据作战对手的特点,选择了“攻势防御”,采用“侧攻”战术,以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用猛烈的炮火牵制敌人,而将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侧面反复穿插攻击,在运动中歼敌,使北洋军遭受重创。经过二十多个日夜激战,朱德率部守住了棉花坡阵地。这次战役使朱德一战成名,赢得了“勇猛善战、忠贞不渝”的赞誉。
棉花坡阻击战是整个护国战争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战,是护国战争中的转折点。从此,护国军变被动为主动,并最终赢得了全面胜利。
2、三河坝阻击战。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惨烈异常。经过3天的激战,朱德率部完成了钳制敌人、掩护主力南下潮汕的任务,并带领800余人成功突围,这是南昌起义唯一幸存下来的力量。
此战使得我党我军的精锐得以保存,为之后革命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坪石之战。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至湘粤两省边界,智取宜章县城后,蒋介石、李济深立即密令驻扎粤北乐昌的独立第3师师长许克祥即以6个团的兵力奔袭宜章。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朱德采用了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策略,针对敌人摆出的一字长蛇阵,集中优势兵力先取岩泉攻其要害,然后乘胜追击再取栗源、长岗岭各个击破,最后直捣敌巢坪石。此战共歼敌1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还有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各种弹药等。
坪石之战是朱德总结南昌起义失利的沉痛教训,改变作战方法,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实现武装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自南昌起义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开创了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4、五斗江战斗。1928年5月初,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不久,赣敌杨如轩率27师分左右两路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28、29两团担任主力,在遂川方向迎战敌人的左路军。红军利用天气和地形因素布下埋伏,成功诱敌深入并重创敌军,红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五斗江战斗歼敌一个多营,缴枪3、4百支,俘敌4、5百人,红四军补充了军械和食盐、粮食、布匹、药材等大批给养。
五斗江战斗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是红4军成立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5、龙源口大捷。1928年6月,赣敌杨池生、杨如轩带领五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联合会剿”。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在龙源口的新七溪岭和老七溪岭迎战进犯之敌。战斗异常激烈,关键时刻,朱德手提机关枪赶到前沿阵地参加战斗,激励着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龙源口大捷是红四军成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也是井冈山斗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役歼敌一个团,溃敌两个团,缴枪约七八百支,一举粉碎了湘、赣敌军企图摧毁井冈山根据地的阴谋,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6、石家庄战役。1947年11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石家庄战役。石家庄战役是在朱德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他从战前准备、战术运用、战役过程到战后总结,倾注了大量心血,关键时刻,亲自前去晋察冀野战军进行部署和准备,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口号,并指出要采取“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我军经过6天6野激战,成功攻克石家庄。
这次战役共歼灭敌人2.4万多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也为尔后进行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