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堂侄打电话让我出1000元修路,我放下电话后,和老婆坐在客厅里,陷入了深深的商量和犹豫之中。
我三十几年前和老婆去新疆种棉花,那时候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踏上了那片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在新疆辛勤劳作,历经风雨,终于在那里落户买房,算是有了自己安稳的家。后来儿子也在新疆结婚,我们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这个新的家园展开。以前父母活着的时候,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千里迢迢地回去一次,那是一年中最期待又最疲惫的旅程。但每次看到父母的笑脸,和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心里就觉得无比温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去世了,那份对家乡的牵挂似乎也少了一个重要的纽带,我们再也没有回去过。
如今家里的三间瓦房早已破烂不堪,墙壁上的石灰开始剥落,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破损,院子里杂草丛生。每次想起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心里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那里有我们童年和青春的回忆,是我们的根所在;另一方面,我们在新疆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这里有我们的事业、家庭和朋友,新疆已然成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重心。
现在堂侄打电话说修路要我们出1000元,我们心里很是纠结。如果出这笔钱,我们对家乡的那份情感似乎有了一个实际的寄托,也算是为家乡的建设做了一点贡献。而且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回去,看到修好的路,也会有一种欣慰感。但是,我们又担心这钱出得不明不白,毕竟我们已经离开家乡这么久,对村里修路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不知道这钱是否真的能用到实处。再者,我们在新疆也有自己的生活压力,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
我们就这样反复地商量着,一会儿觉得应该出,这是对家乡的一种回馈;一会儿又觉得不应该出,毕竟我们和家乡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少,而且也不清楚钱的去向。我们在这个选择面前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难道远离家乡多年,就真的可以对家乡的事情不管不顾吗?可是我们在新疆也有自己的生活考量,这1000元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这份对家乡的情感和现实的生活压力呢?出这1000元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三十几年前和老婆去新疆种棉花,那时候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踏上了那片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在新疆辛勤劳作,历经风雨,终于在那里落户买房,算是有了自己安稳的家。后来儿子也在新疆结婚,我们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这个新的家园展开。以前父母活着的时候,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千里迢迢地回去一次,那是一年中最期待又最疲惫的旅程。但每次看到父母的笑脸,和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心里就觉得无比温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去世了,那份对家乡的牵挂似乎也少了一个重要的纽带,我们再也没有回去过。
如今家里的三间瓦房早已破烂不堪,墙壁上的石灰开始剥落,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破损,院子里杂草丛生。每次想起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心里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那里有我们童年和青春的回忆,是我们的根所在;另一方面,我们在新疆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这里有我们的事业、家庭和朋友,新疆已然成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重心。
现在堂侄打电话说修路要我们出1000元,我们心里很是纠结。如果出这笔钱,我们对家乡的那份情感似乎有了一个实际的寄托,也算是为家乡的建设做了一点贡献。而且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回去,看到修好的路,也会有一种欣慰感。但是,我们又担心这钱出得不明不白,毕竟我们已经离开家乡这么久,对村里修路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不知道这钱是否真的能用到实处。再者,我们在新疆也有自己的生活压力,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
我们就这样反复地商量着,一会儿觉得应该出,这是对家乡的一种回馈;一会儿又觉得不应该出,毕竟我们和家乡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少,而且也不清楚钱的去向。我们在这个选择面前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难道远离家乡多年,就真的可以对家乡的事情不管不顾吗?可是我们在新疆也有自己的生活考量,这1000元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这份对家乡的情感和现实的生活压力呢?出这1000元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