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二)
刘小玲 郑曙峰徐道青,王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7 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2.7.1虫害综合治理和抗性管理。澳大利亚棉田害虫有棉铃虫、澳洲棉铃虫、叶蝎、棉蜓、澳洲金刚钻、棉蓟马等。其中,棉铃虫是澳大利亚棉田发生最为严重、防治成本最高的一类害虫。20世纪90年代,虫害防治基本依赖于化学农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单价、双价或三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应用与推广以及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虫害的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在棉田虫害防治上,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由全生育期7次以上降到平均2.6次,用药成本由1000澳元·hm-2降为30澳元·hm-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户越来越重视综合防治技术,要考虑到耕作制度、栽培措施、肥水管理、化学防治、抗虫棉品种的应用等对防治虫害的影响。在杀虫剂抗性管理策略中须遵循几点核心原则: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期和使用次数;利用深耕、翻耕等栽培措施降低越冬虫蚝的存活率。此外,在虫害的治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模拟模型等高新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喷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
2.7.2病害综合治理。黄萎病、枯萎病是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角斑病、立枯病、烂铃病、黑根腐病、叶斑病等发生逐渐严重(6]。病害综合治理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抗病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在满足播种条件下,表层10cm地温在早上8点时能达到16℃以上最好),可减少病害发生。苗期在施肥和施用除草剂时灌溉,棉田排水设施要好,防止灌水倒流淹没植株。合理施氨对减少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非常重要。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棉花与油菜、玉米、豆类、高梁、小麦等轮作可有效防控疫霉病、叶斑病;休耕对棉田所有病害均能起到抑制作用。
2.7.3 草害综合治理。澳大利亚棉田草害综合治理方面重视长期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持续监测草谱及其变化;利用轮作、休耕等方式减少杂草发生;轮换除草剂作用模式;监测且跟踪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通过其他方法除掉。
2.8棉花机械化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及管理水平居世界前列,从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收花、打包、碎秆等全部实现机械化。与其他植棉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多采用大型植棉机具进行机械作业,因棉田土质多为pH在8.0以上的黏土或重黏土,需要重型大马力机械。主要植棉机械有平土整地机、开沟机、播种机、中耕机、施肥机、喷药机、采棉机、碎秆机、棉花集垛机等。澳大利亚较为重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为防止大型机械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以及燃料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专门制定了机械的田间行走路线。在棉花采收方面,做到了品种与采棉机配套使用,提高了机收效率。
2.9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是集信息集成、计算机、遥感技术于一体的基于农业生产的系统。精准农业在商业上的应用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变量投入技术(Variable rate technology,VRT)、远程遥感、云计算、物联网、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等。PA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主要分两大区域:空间控制和定位作物管理1492-56。这些技术对土壤养分测定、土壤物理属性(温度、含水量等)、施肥变量投入、智能灌溉和施肥、棉花产量预测等进行准确定位,可为棉花提供**生产模型。随着数字农业的飞速变革,信息整合、数据分析和传递将变得更为方便。
3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经营方式
3.1棉花产业链
棉花产业是澳大利亚农业领域中的第五大产业,为1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约有150个(2016-2017年152个)社区涉及棉花种植,这些社区基本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及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棉花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紧密相连,信息相通,因此可以全程控制棉花质量,稳定了对外出口,支撑了棉花产业体系。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澳大利亚棉业都具有强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如肥料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地下水及河流的污染等;其次,澳大利亚植棉大户非常重视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气候变化来制定资源分配及年度的种植计划;再次,通过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保证棉花品质,稳定出口市场。
3.2棉花农场
澳大利亚的棉花生产目标是高产、优质、清洁、对环境污染小。2017-2018年全国有1436个棉花农场,共有900个棉花种植管理者。66%的棉花农场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33%分布在昆士兰州,0.01%分布在维多利亚州,大部分棉花农场集中在两州交界处。据统计,2013-2017年农场的植棉面积平均在305hm2左右,占农场耕地面积的14%,每个农场约为6.6个人提供就业。澳大利亚农场棉花灌溉面积占90%左右,旱地棉(雨养棉)约10%2016-2017年棉花灌溉面积达92%,灌溉区的棉花产量达2297kg·hm-2(10.12包·hm-2),雨养棉区304kg·hm-2(1.34包·hm-2),棉花产值23亿澳元,其中皮棉产值20亿澳元,棉籽产值3亿澳元
3.3植棉效益
澳大利亚棉花单产及纤维品质均居世界前列,棉花生产成本低、产出高、收益好,使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在全球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成本包括机械费、保险费、电费、燃油费、肥料费、灌溉费、农药费、种子费、水费、采摘费及人工费等。2015年,每667m2的生产成本平均约210澳元,每667㎡皮棉和棉籽收入平均约320澳元,每667m2平均净收益约110澳元。2016年,全国每667m2平均生产成本370澳元,平均收入约472澳元,平均净收益约102澳元四。澳大利亚植棉回报率之所以如此高,主要由于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品质优,更重要的是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3.4政府对棉花科研的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科研,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大,历时长,成果多,成果转化率约为80%。在棉花科研方面,政府极为重视棉种的开发、改善与技术推广,做到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另外,澳大利亚具有多项先进的农业技术,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技术等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4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棉花贸易和投资
4.1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棉花贸易
近10年来,澳大利亚一直是中国第2、第3大棉花进口来源国(表1),从2015年开始,进口量居第2位图。近10年(2009-2018年),中国平均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41.00万t,占总进口量的17.58%,进口额为9.44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8.31%;近5年(2014-2018年)中国平均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32.96万t,占总进口量的21.88%,进口额为6.67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3.04%。
4.2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棉花投资
澳大利亚库比棉场位于昆士兰州东南部,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南半球最大的灌溉棉田,总面积达9.3万hm2。2013年上半年,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库比棉场正式完成股权交割,此次收购共斥资3亿澳元(约为20亿元人民币),由如意集团与澳大利亚伦普利公司共同发起,如意集团拥有收购主导权。该项目经过3次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历时近2年终获批准,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最优惠的由国外企业收购的农业资产项目,同时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收购的项目。收购成功后,如意集团不仅获得稳定的、高品质的棉花来源,还将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和出口定价上赢得主动。
5 小结
澳大利亚大面积种植同一个棉花品种,并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纤维强度、长度和马克隆值等品质指标均较为稳定,纤维一致性很好,可满足纺织工业需求;因而,澳大利亚原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且定位于高端原棉。澳大利亚棉花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均是规模化生产,一次性收获。为了生产高产、优质、低污染的棉花,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棉花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储备,因而相关的棉花科研院所可获得政府项目资金的持续稳定支持,棉花科研人员专注于基础性及应用性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做到了立足于生产的科研。此外,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棉农没有任何补贴,但是棉农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很高的管理水平,其中一些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管理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