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手艺正在慢慢消失,那些质朴的老手艺,取代它们的是机器人,机器的速度比手艺人要快太多了,失去了市场的它们,只能在我们的回忆里缅怀,盘点即将消失的老手艺,你记得哪个?
第一,老式爆米花
记得小时候放了学回到家,在路口总有一群小孩和女人围着一个老头,老头忽然起身所有人捂住耳朵往外跑,一声巨响后,一股香味飘散开来,这就是很原始的爆米花,神秘又古老的方式。
现在随着人们对卫生要求的提高和城市管理建设,原始的爆米花炉已经很少了,大城市肯定是看不到了,一些四五线小城市小县城还会有些许的存在。
第二,手工鞋垫
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女人会了,记得小时候,鞋里面都会垫一个妈妈亲手缝制的鞋垫,没有那么多纹路没有那么多颜色,但是垫着它心里就是踏实,就是舒服。
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而且现在的女孩从小都是小公举,没有几个会缝鞋垫了,会做饭就不错了,而会的人已经上了年纪了,也缝不动了,现在市面上的手工鞋垫多是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不是那么单纯了。
第三,弹棉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弹棉花,其实就是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分布均匀的被褥,这个活可是很传统的一门手艺,可追溯到元代。
到了现在,随着很多家居大品牌雄起,棉被都已经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造价低,造的快,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套棉被,所以弹棉花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几乎消失了。
第四,修鞋匠
记得上高中时,每周可以自由出校活动一天,那一天就是出去买点好吃的,看看电影理发什么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修鞋,那个时候的鞋坏了都是要修的。
现在的人都有钱了,鞋子根本穿不到坏的时候就放起来不穿了或者干脆扔掉了,如今能在农村大集或者一些比较老的小区能看到修鞋的,很少很少了,年轻人更不可能去做这个的。
第五,织毛衣
正在看文章的你,有没有穿过妈妈或者女友织的毛衣?有人说我女朋友给我织过围巾,但是给你织毛衣毛裤的就很少了吧,小时候穿的都是妈妈给织的,现在的年轻妈妈会的不多。
织毛衣,比较麻烦也是个大工程,而且造价也不比买的省钱,所以干脆现在都是买的了。慢慢的,这门手艺应该也会消失吧。
第六:打铁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轮番对打,一件件锨、耙、镰、犁、铲、刀、叉、钉等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用具就被打造出来了。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农具的使用频率降低,很少有人再去传承这门手艺了。
第七:剪纸
剪纸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用一把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把多种物象组合到一起,窗花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春节的时候贴在窗户上。
剪纸的样式很多,总体分为单色剪和彩色剪,每种样式又包含多种剪纸技法,它们的用途也各有不同。虽然剪纸的历史悠久,但实用性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衰落,加之利润微薄,剪纸工艺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关于这些老手艺,您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留言。
综合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