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可以玩枪的那几年
八十年代的时候,相对来说出来打工的还少,霜降以后,该收的基本都收了,该种的也都种完了,一眼望去,广袤的平原上荒芜一片,地里能站着的,只有一片一片的棉花杆。那些都是柴火了,不着急收回家。地里唯一保持绿色的,就是大白菜。那玩意下雪前收就行。
这个时候,也是农村人最为清闲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一年收成不错,粮入仓,钱进兜,能吃饱,可穿暖。相对于六七十年代来说,那时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滋润日子了。

农活少了,半大小子们也开始疯起来了,关键是没有了农活的羁绊,家大人也懒得管了。

于是,五六个人组成一队,扛上枪,开始出去打兔子去了。大平原,也没有其他猎物可打。

那种枪其实就是你们小说里看到的鸟铳。属于最最原始的热兵器了。

一人来高的枪,枪管很长,很简陋,就是枪管,木托,撞针组成。

一枪打完以后,装火药,填引火,装填铁珠,用通条捣实,撞针归位。再开下一枪,每一枪的间隔两三分钟。

好处是这种枪打出去是一个扇面形,大差不差的,瞄好了基本能中。

坏处就是操作麻烦,射程短。

这也是为什么好几个人组队一起出去的原因,哪有那么多神**。再说,就是打中了,距离稍远一点,杀伤力就大打折扣。看到兔子跑出来,一枪没打把兔子放倒,另外的一个人可以紧跟着开第二枪,第三枪。直到把那只倒霉兔子打死为止。

你自己一个人,开一枪没打中再打第二枪,你连兔子毛都看不见。

也有几个人带三两只狗的,那得是特别机灵的,跑的快的那种,人狗组合,兔子被枪打伤以后,狗可以撵上,叼回来交给主人。

好狗,三只狗配合的话,兔子很难逃脱。但是,那时候都是土狗多,很难。

那打来的兔子怎么分呢?不成文的规矩。谁最后一枪打中,那这只兔子就归谁。

也会闹笑话,没有协调好谁开第一枪,谁开第二枪。几人同时开枪,兔子又小,距离又近。等过去一看,那只可怜的兔子被轰成了肉渣。

一般都是几个人一字排开,端着枪,从一块地的一边开始过,兔子被惊后只要一跑,抬手就是一枪,紧跟着接二连三的枪声响起。

凡事都有例外,邻村一个,那时候还跟他组过队,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杆双管猎枪。

一枪没打中,掰一下枪管,马上第二枪就打出去了。

他这样的枪,肯定有优势,一般趟出来的兔子,基本上都归他了。

慢慢的,大伙都不想带他了,他有些贪,大家合作,基本上上轮流开第一枪和最后一枪。他不是,爱争经,总想他必须最多。
反正他也有这个优势,他也不愿意跟大家伙一起玩了。

那个时候,出去一天,走个好几十里地,运气好的弄个一两只兔子,运气不好的好几个人弄一两只的有的是。

可是双管猎枪那哥们可就不得了了,每天都好几只。七八只,八九只。所有人都感觉到不正常。双管占优势是不假,可这也太疯狂了。

事由反常必出妖,就在初冬的一天,出事了。

那天这哥们跟往常一样,单独行动。l

看到一只大肥兔子,一枪打过去,兔子一个趔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还是跑的飞快。

他转了下枪管,瞄准又是一枪。

这一下枪没有响。

撞针卡了,或者药受潮了,或者铁砂子没有到位,都会发生。

不知道这哥们是当时脑子迷糊了,还是到手的猎物跑了心疼坏了。

他竟然一只手把枪管倒过来,冲着自己,闭着一只眼睛向枪管里看,另外一只手从腰上拿下了钳子,那时候为了应付一些小毛病,都带一把钳子在身上。

凡事就怕个万一,很多工伤也罢,事故也罢,你过后问他什么是正规操作,他回答的一准正确。可就是那一瞬间,脑子短路了。

着哥们就是,他可能忘了,也可能是觉得无所谓,此时,他的枪还顶着火呢。

他轻轻的敲击枪管,一下,两下,三下。

枪响了,近距离冲着他的脑袋响了。

一只眼全部失明,另外一只眼仅仅还有零点三的视力。好在,他一只手拿着枪,抓的又不紧,枪的后坐力,让他瞬间脱手,这才捡回来一条命。

可也落下个终身残疾。

你说,为了几只兔子。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