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
近日,为进一步做好高端原棉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和三区科技服务,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值棉花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人员赴邯郸市邱县、肥乡区、邢台市威县等地指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棉花生产。
棉花所科技团队、邱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等先后到邱县大寨、常屯等地,就示范的棉花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了田间培训指导,并对当前棉农遇到的田间管理、除草、化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科技人员建议:根据棉花长势有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管理。一是促控结合,针对当前严峻旱情,应及时浇关键水。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水高峰期,在灌水同时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二是化控打顶。采取化学封顶代替人工打顶的棉田,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础上,于盛花期后一周左右施用专用化学打顶剂,抑制顶端生长,实现自然封顶。三是防涝排涝。7—8月是降水、高温等多发季节,要搞好防灾减灾,减轻棉田渍涝。对低洼排水不畅棉田,遇短期强降雨天气,应及时清理沟渠,及早排净棉田积水,避免积水后高温天气,导致棉花中下部烂铃增加,造成减产降质。四是病虫防治。重点防治盲蝽蟓、伏蚜和烟飞虱等害虫。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施药时可加助剂以增强药剂渗透性。要密切关注棉花枯黄萎病等发生动态,搞好综合防治。
棉花所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端原棉基地建设项目和肥乡三区科技服务,2024年在邱县、肥乡区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核心区1500余亩。示范展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棉花新品种冀棉2016、冀棉126、冀棉803、冀棉2896和高品质棉全程绿色生产加工、棉花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通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优质棉品种试验示范,辐射带动提升棉花品质,扩大优质棉花有效供给。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紧密结合,推动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机械化采收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结合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加大对适度规模化种植的补贴力度。引导土地流转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加工、纺织用棉企业逐步对接,实现订单生产,打造高端原棉品牌,确保新型经营主体和棉农节本增效,实现棉花产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师树新
责任编辑: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