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小题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小题2】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小题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题4】请联系全文,从写作意图的角度谈谈你对结尾段“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的理解。
18-19七年级下·四川宜宾·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球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标题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小题2】“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
【小题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种写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小题4】阅读④⑤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详写自己在故乡养病。

花树有约

①春深,花盛。尤喜株株繁花加身的嘉树,在村庄,在庭院,在山岗,在池畔,相映成画,相融成诗。故而,最爱暮春时节,与花树有约,一起在滟滟春光中,饱蘸花香,写下一纸春日情书。

②花树,太张扬,太放肆,太汹涌。起先与其他枯瘦干黑的树木并无二致,可“嘭嘭”一通,便有无数春花如烟花炸响一般绽放枝头,密织霓裳,汇成花海,收尽春光;美了春树,美了春野,美了春天,美了有约的人儿。

③花树,又太低调,太孤独,太清寂。花开花落,皆在无声无息、不悲不喜之间,一切顺时而生,率性而为。花不为无人而不芳,孤芳亦可自赏。有人赴约而来,我自粲然相迎;人散后会无期,我亦静默馥郁。每一朵、每一枝、每一树,循着自然频率,完成一季又一季起承转合。

④为赴这一年一度的花树之约,我常在春风乍起时,便敞开胸,步于野,寻找旧年相约的那株,期待它也华华丽丽地准时赴约。然而,娇羞的花树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日花不放,三日花未盛,可稍不留意,它已满树华冠,几近荼蘼。盼与花约,心心念念已一年;又怕与花约,唯恐匆匆又错过。看来,与花树相约,没有耐心,是难成的,因而便格外珍惜。

⑤花树有约的**情境当如《论语》中所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恬淡适意、简静质朴,令人思慕与向往。花树在,花友在,情致在,情谊在,一切由心随缘,静享人间好时节。

⑥一期有一会,一岁一照面;赏花人聚散,念者在心间。花树有约,更愿有一人共享一树芳华。

⑦路旁的杨树飞花了。穗状的毛毛虫,从出壳到垂挂,到飘落人间,爬满地面,惹人爱怜。捧几条在手,绒绒的、痒痒的,放进同学衣领中、文具盒里,吓得个叽哇乱叫,闹成一团。絮状的棉花糖,无处不飞,入眼迷了眼,入鼻打喷嚏。聚在墙角的一堆,点火一烧,呼地灰飞烟灭。杨花又飞,可那些相伴校园的小伙伴儿们却已四散天涯。

⑧杏花绚烂,似凤冠霞帔,令花树荣耀尊贵;似粉云升腾,令春山轻盈飘逸。赏花、嗅花、拍花、逐花的爱花之人络绎不绝,如嘤嘤嗡嗡的蜂蝶热闹异常。我也在人流之中,寻找中意的那棵。杏花依旧笑意盈盈等我,可曾在花下笑意盈盈等我的好友却已远走他乡。杏花香里,弥漫的有我们曾花下对饮的酒香。恍惚间,我举手作碰杯状。然而,花香依在,手却无杯,树下独我……

⑨舅舅家院里的梨花,开得高高在天,够它不着。白白的花儿,漂白了我的衣衫。去年春天,我们围着轮椅上的舅舅为他庆生,乐得他跟什么似的,并与他相约:明年您六十大寿,一定要站起来!梨花又开放,可我那唯一的舅舅却已长眠于山野……

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红如火,白如雪,粉如美人面;开得那样肆无忌惮,美得那样不可方物。我又与妻子奔赴那片桃园,同在花下追逐流连。十五年了,从相识、相恋到相知、相守,年年与这桃花有约。人面未曾远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朵朵,见证着我俩步入中年,身旁却多了一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小女孩。

⑪亭亭花树下,赏花人满心敬畏,仰观每一朵花的优雅与烂漫;花也同样,静静俯看着每一位喧嚣尘世中的来者与往者。春日时短,花期浅浅。惜花,惜人,应当时。

(《羊城晚报》2024年03月19日)

【小题1】请仿照示例,概括第⑧段、第⑨段和第⑩段的主要内容。
第⑦段:杨花点缀青春回忆     第⑧段:______
第⑨段:______               第⑩段:______
【小题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
【小题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有人赴约而来,我自粲然相迎;人散后会无期,我亦静默馥郁。

【小题4】文章第⑧段与以下哪一句诗意境相同,请说说理由。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题5】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悟,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