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8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

张钧博

①我总觉得,姥姥家的棉花田,真像是一朵辽远的云。仿佛那燕儿掠过的天空是面镜子,把那上面的云儿,都映到人们的手边了。

②这片地,不过一亩多,种棉花的时间却比我的年龄还大得多。姥姥回忆,还在生产队里的时候这一亩多地就长起了棉花。当时分完口粮地,恰好还剩东坡的一块闲地,便分给了姥姥家。然而,东坡没水井,土也是松松散散,肉眼看见的荒凉。姥姥无奈地笑笑:种棉花吧,就当天爷爷把云彩给咱带手边儿来了。

③当时姥姥姥爷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生产队长欺负姥爷是个小年轻,时常是一天卖力流汗下来,十分的工分只给结六七分。姥爷气不打一处来,要和队长理论,姥姥拉住他:谁叫咱们刚成家辈分小呢,说不定是他嫉妒你身子壮呢。姥爷听了哈哈大笑,继而也就消了气。

④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而每一朵棉花,都是天际的云在亲吻大地,姥姥就像那云一样,拥有柔软、豁达的心境。

⑤姥姥家的棉花田里一年能收三四十斤棉花,姥姥手巧,棉花晒干后,用弓子打成绒子,蓬蓬的,手感好得很。打好的绒子,有的做被子,有的做棉衣,再取极少的一丛,拿去点煤油灯。原本无人认领的荒地,竟也被姥姥种出棉花,给贫瘠的日子点缀上许多温暖。

⑥姥姥是极爱孩子们的,听闻邻居谁家的孩子出生了,便取些棉花,做成一双漂亮的虎头棉鞋,两只虎眼精神得很。邻家的大娘总是乐呵呵地收下嘴里不住地念叨:真好,真好。

⑦先前过年,日子总归不如当今好,但即便再拮据,姥姥总是要给母亲和舅舅一人做上一身崭新的棉衣,让他们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也能(方言体面之意)得不行。这些带着姥姥体温的棉花,为原本灰暗的生活织上了一层云,点上了一盏灯。

⑧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姥姥姥爷已多年不种地,但那片棉花地却依然留着,姥姥说:年纪大了,多了种不动,这一亩棉花,权当活动手脚吧。

种棉花哪里是活动手脚这么简单的事?我偷笑。怕是姥姥忘不掉过往,忘不掉那段拿着棉花织成云朵,拿着生活的苦难织成笑靥的日子;忘不掉那段即便有大涝大旱,收成惨淡,也强打起微笑与家人一起对抗苦难的日子。抑或者,姥姥自己就是一朵亲吻大地的云吧。

⑩每一朵棉,都是心怀悲悯的云,在亲吻大地。它们长在麦稻不亲的荒地,默默地消磨着这片大地的苦难,为它带来生机和希望。

(刊载于2021.4,人周刊网)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事中以物——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暗含着对姥姥的理解和爱。
B.文中的“棉花”既是实指田地种植的棉花,又象征着姥姥柔软、豁达的心境。
C.第⑨自然段写“我”偷笑姥姥年纪大了,还以为种一亩棉花是简单的事。
D.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又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
【小题3】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两点即可)
【小题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好在哪里?
【小题5】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第⑩段文字的深层含义。
21-22七年级下·福建宁德·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梅城的雨     梁聂玲

①离家赴外地求学转眼已数载。每每在校逢上湿搭搭的梅雨时节,便愈发想念起家乡的雨来。

②从小在梅城长大,对梅城的雨再熟悉不过了。那时候住在外婆家,一栋灰白的两层老屋,屋顶还是古时的青瓦片,苔从滑溜溜的泥石地上歪歪扭扭地爬上墙。每到下雨,雨珠滴滴点点地从墙缝中沁出,圆圆滚滚的,像极了一个个胖娃娃。我伸出手挨着墙壁去接,手心里就躺了一水儿的娃娃。

③厨房承载着家中小孩子们最幸福的回忆。梅城有一种传统客家糕点,唤作“清明叛”。这些“青团子”约手掌心一半大小,浑身碧绿,一个个憨态可掬。清明前后,草药在细雨中悄然冒头,我们就披着雨衣挎着篮,去农地摘艾草。刚采回来的艾草水灵灵的,煲烂后外婆把它揉搓进糯米粉,燃起柴火蒸锅,烟雾袅袅,我和小弟小妹团团围着,垂涎欲滴,外婆的脸也若隐若现。幽暗的厨房顶亮着一小盏昏黄的灯,从参差的瓦片滴落的毛毛细雨混在艾草的香气里,令人无比沉醉。

④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搬家了。离城市更近,老屋也变成了高楼里的新房。四周没有绿葱葱的菜地,也没有屋檐下那条要撑着伞走的小道;没了艾草袅袅婷婷的薰香,更没了在雨中似远似近似梦似实的外婆悠长的呼喊声。

⑤但那时的梅城有许多人力脚踏三轮车。绿油油的车身,车尾刷着白色的油漆。雨下起来的时候,经常爱坐这种车。遮雨布从车背往前挂起,钩住师傅车座后的小钩子,人就躲在了小小的黑暗里。脚脖子肯定会湿的,干脆脱了鞋袜,把脚大大方方地伸出去。下了车,师傅往往会热心地把钩解开,提醒一句雨天路滑。

⑥曾经随处可见的三轮车已难寻踪影。来来去去,终是一场场下过的雨。飘雨的夜,格外寂静。我停下学习,独亮起桌上一小盏昏黄的灯。夜夜陪读至深夜的母亲已不堪睡意,在身旁睡得正酣。窗半开着,湿润的空气吹起轻薄的窗帘。我裹了裹被子,满足地闭上眼,对下一次的雨夜仍然满怀着期待。

⑦越长大越明白,喜欢一场雨,热爱一片景,迷恋一座城,或许不是因为雨有多柔,景有多美,城有多好,而是在那座城里,那片景里,那场雨里,有谁存在。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梅城的雨。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青团子”的描写,请你作简要分析。
【小题4】仔细阅读文章结尾,想想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个人让你喜欢?哪片景让你热爱?哪座城让你迷恋?请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感情。(不得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别把春天藏在心底

①书房和阴面的阳台间隔着一道推拉门,因为冬日寒冷,这道门一直关着。春节前,我进入阳台搞卫生,随手推上了这道门。伴着一声金属的脆响,我的心咯噔一下:推拉门自动上锁了,锁扣在书房那一面,我被关在阳台上了!此时,家里没有别人在,我只穿一身保暖内衣,被冰冷的玻璃和瓷砖困在这狭小的空间内。阳台上没有地暖,寒意从脚下顺着血液往上升,瞬时就凉彻了心底。

②家在五楼,跳窗出去,不可能;打电话给家人,手机又在卧室里;读大学的女儿还未放假,爱人在异地工作,纵是心有灵犀,父女俩也料不到我此刻被关在阳台上。等他们回来,太迟了。庆幸的是,同住一栋楼的公婆有我们房门的钥匙。我住二单元,他们住四单元。隔着玻璃,向窗下望去,院子里不见他们的身影。

③我看到了另外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是常推着轮椅锻炼的老太太,一个是护在老人旁边的中年女人。说熟悉,是因为她们住在三单元,与我是邻居,常在楼下见面;说陌生,是因为搬到这小区一年,低头不见抬头见,却从未与她们搭话,偶尔近距离地相遇,无意间交汇到一起的眼神瞬时避开,我不肯主动开口,连个灿烂的微笑也不肯抛出,这两个女人也便面容冷淡地沉默着。

④老太太推着轮椅慢慢地挪,中年女人在老人身边呵护着。我望了她们一会儿,迟迟不好意思开口。真希望公婆尽快从楼道里走出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还不见他们的身影。我的手脚已开始僵了,如果再不求助,两个女人进了楼,或许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后悔平日里没有主动搭讪和她们熟悉起来,真担心,随着我的叫声,仰向我的依然是既熟悉而又陌生冷淡的脸。我拉开一扇窗,屋外的寒气顿时灌进来,我打了个寒战。

大姐我寒冷的呼唤带着颤音。怕老人耳朵不好,我试探着喊中年女人。一声喊下去,楼下没有回应。我把嗓门稍微抬高些,再喊一声,还是没有动静。人家平时根本没听我说过话,不熟悉我的声音,很正常啊。大姐!我的第三声呼唤明显地带着焦急。这一次,大姐停下脚步,仰起头,看到了我,有些诧异地问:叫我吗?我赶紧再喊一声大姐,说出遇到的麻烦,请她到四单元门外按响公婆的对讲机,让他们拿钥匙来开门。

大姐脸上露出善意的笑容:穿这么点儿啊,你先关上窗户啊,我马上就去!平素动作缓慢的她快速向四单元跑去。她在四单元门外停留了好大一会儿,才又快步回来。我赶紧拉开窗,她又微笑着开口了:我按了半天门铃,里面没反应,是不是老人不在家?我望向对着四单元的车棚,公婆的三轮车,果然不在。谢谢你了。他们的三轮车不在下面,真是出去了。您快去陪阿姨吧,我等他们回来。大姐关切地说:我把我妈送回屋,马上出来。她护着老太太挪到三单元门外,开门时,又扭头望向我:快关上窗户,别感冒了!

⑦很快,大姐从楼内出来了,站在楼下,一会儿望望我,一会儿望望通往小区大门的路。我有些不忍,再次打开窗:大姐,外面冷,您回家做事吧。我在窗子里望着他们就好!”“我不冷,家里也没什么活儿。别总开窗子,你穿得太少了!

⑧那天,这位我平时不理不睬的大姐,终于等回我的公婆,满脸笑容地和他们说明了我的麻烦,才冲我挥挥手走回楼里。在三九天冰冷的阳台上,我分明感到了春天的温暖。

⑨从那天起,我才和这位大姐熟悉起来,见了面,彼此笑容灿烂,目光柔软。她在屋内做饭,我也曾护着老太太按响她家的对讲机,等她春风满面地迎出来。原来,我们并不是冷面相对目光躲闪的陌生邻居,我们都有春天的品质。别把春天藏在心底,让春天的阳光洋溢到脸上,才会温暖别人的目光;让春天的花朵在行动中绽放,才会芬芳别人的心房。

【小题1】本文标题“别把春天藏在心底”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2】“我”被困在阳台上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请分点列举。
【小题3】分析第⑥段画横线句子描写手法的作用。
【小题4】本文第⑨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

②但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没了工作的父亲,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母那熟悉的谈笑声,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周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心里就感到很振奋了。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这天,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得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才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母亲的饭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⑥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锨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来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是止痛药。

⑦给父亲送饭菜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边跑边喊,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抹干了眼泪。父亲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学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顺利,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小题1】结合选文,分析标题“父亲的光”有什么含义?
【小题2】赏析⑤段画线的句子。
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小题3】选文⑦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⑦段⑨段都写到我流泪,试分析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
【小题5】根据选文④~⑦段内容,概括出父亲挖莲藕极其艰辛不易的表现。
【小题6】选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选文多处写到“我”的感受,用“我”的感受更好地衬托了父亲的形象。
B.选文②段交代我家庭遭遇的一系列变故,为下文写“我”的茫然失措做了必要铺垫。
C.选文⑩段交代父亲挖藕的时间与收获,突出了父亲的坚韧、责任感强。
D.选文中的父亲面对家庭困境的做法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