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国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为人类物质文明建立了很大的功绩,纺织业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国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一件件纺织文物,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的最好见证。
我国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为人类物质文明建立了很大的功绩,纺织业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我国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一件件纺织文物,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的最好见证。如早在5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用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服以抵御寒冷;又如从已出土的最早的葛布残片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葛纤维织出用于衣着的葛布来;再如在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半个切割过的蚕茧,以及4700年以前的丝织品,表明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能利用蚕的丝进行纺织,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经纬密度各为480根/10cm);就在这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也开始用毛纤维制成毛布和毛毯用于衣着和御寒。仅从以上几例就可说明:无论从织造原料或织造技术来说,我国纺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中,纺织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应用苎麻纺织已很广泛,《诗经》中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是刈是濩,为絺为绤”等的记载。从殷墟出土的铜觶和铜钺上的菱纹及回纹丝织物残痕可知,商代已有提花技术。
到春秋战国时代,经线起花织锦技术已普遍流行。从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出现了花纹比较复杂的对龙对凤纹锦。
战国龙对凤纹锦
在距今2100多年的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发现了绒圈锦织物(我国漳绒和天鹅绒的前身),这种织物是用提花机控制上万根经纱织成的。此外,墓中还发现一件质量仅49g的素纱单衣,单位面积质量仅10多克。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织造技术很早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几何纹绒圈锦——考古发现最早的起绒织物
汉直裾素纱襌衣——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在织造工具方面,商代已普遍使用踞织机(操作者坐在地上或竹榻上织造)。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脚踏织机。西汉昭帝末年,织造工具有很大改进,劳动人民陈宝光之妻改进了提花方法,提高了织绸质量,节省了工时。魏文帝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马钧将花楼提花机进一步革新简化为十二综、十二蹑,为丝绸织造技术作出了贡献。
《天工开物》中描绘的花楼提花机
到了唐宋时代,不但创新了色彩华丽、质地坚韧的丝绒,而且缎纹地的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明时代,革新家黄道婆为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松江地区成为当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北京定陵出土的文物表明,明神宗时期的衣料织制精巧, 图案繁多,其中以织锦和双面绒尤为精致。
我国的纺织品特别是丝织品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远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我国的纺织品就传到了西亚和东欧。秦始皇时有人东渡黄海到日本传授织绸技术。汉武帝时(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携带了大量丝织品,促进了中外丝织技术交流,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使我国丝绸织品源源向西方
纺织原料进化史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大家脱掉了旧社会的黄毛马褂,穿起了崭新的现代服装。
全棉时代的崛起
棉花,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宗农产品,纺织工业的重要经济作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凋敝,百废待兴,纺织业捉襟见肘,当时的小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少能够 吃饱“穿暖”。
一五”至“二五”前期,国家投巨资在北京、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棉纺织厂、毛纺织厂、麻纺织厂、丝绸(织)厂、印染厂、针织厂和纺机厂, 全国纺织工业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1959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252.9亿元,比1949年增长4倍。
改革开放之后,棉花产业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飞跃。1982年总产359.85万吨,第一次实现原棉自给,彻底结束了原棉长期靠进口的历史。1983年中国第一次成为原棉出口国。1984年我国棉花总产量为625.8万吨,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为世界总产的32.87%,占世界第一位。
图6 1949-2000中国棉花产量、单产、种植面积变化图
化纤的弯道超车
上文已经提到,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仅大幅度增加了纺织产品的产量,而且大大拓展和丰富了纺织产品的花色品种。
化纤产业带动了我国工业品市场的发展。2018年,中国化纤产量约5011万吨,合成纤维累计产量为3940万吨,占比约80%。 合成纤维是石油化工和炼焦工业的副产品,主要包括涤纶、腈纶、锦纶和氨纶等。
图8 化纤产品概览
高科技材料新纪元
发展纺织工业不能搞“无米之炊”。通过棉花政策改革及建立化纤厂等战略达到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共同发展的目的,为纺织工业打好了强劲的根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纺织业抓住了历史机遇,发展乡镇纺织企业,并利用全球化市场契机,修改纺织品进出口配额,鼓励自营纺织企业出口,逐渐成为 “世界工厂”和“纺织大国”。
然而,物质的丰富,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纺织王国”势必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能长久。环境污染是当下纺织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绿色发展才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在下一阶段,我们要把纤维的回收利用作为行业的重点,并联合环保部、民政部等部门共同合作, 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废旧回收系统。”
另外,并不是所有化学纤维都是环境污染的“原罪”,除了传统的合成纤维,化学纤维还包括人造纤维。在纺织界越来越流行的化纤“棉花”便是从竹子、木材中提取,再用化学的方法加工出来,它和天然的棉花一样可以自然降解。这种纤维的学名叫做 再生纤维素纤维。用这样的纤维去作为纺织原料的补充,既解决了粮棉争地的吃饭问题,又解决了扩充纺织加工的原料问题。
七十年的沧海桑田,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纺织面料从刻板单一到琳琅满目,中国纺织行业从一穷二白到独领风骚。
图1 1949年开国大典
图片来源:爱历史网
现在看来,当时所谓的现代穿着,其实是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 黑白蓝灰纯棉制服。谁也没有想到,2018年我国的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000多万吨,纺织服装出口2600多亿美元,均居世界之首,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和出口市场。
在快速发展的七十年里,纺织原材料的使用越来越丰富,加工工艺越来越成熟, 从 棉、麻,到腈纶和涤纶,再到现在层出不穷的 新兴材料,中国在纺织原料的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原料概览: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
图2纺织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纺织原料是纺织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一环,根据原料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来源于有机原料,包括 植物纤维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和动物原料纤维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天然纤维是我们早期常用的纺织原料,如 棉、麻、毛、丝等。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主要分为 合成纤维 和人造纤维 ,其中 合成纤维占比超过90%。
20世纪以来,随着化工技术的提升,纺织原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0年世界纺织纤维总量390万吨, 其中棉花占80% , 羊毛占17% , 化学纤维才0. 1万吨。1950年世界纤维总产量941万吨, 化纤比重上升到18 % 。进入 1980 年, 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已经大体上平分秋色, 1994 年,化学纤维终于后来居上,超过天然纤维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纺织原料。
图3 2016年(内圈)和2017(外圈)年世界主要纤维产量结构
纺织品设计书单
在互联网充斥着各种知识的时代下,
似乎已经少人会花钱买出版的书,
然而书籍依然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高质量的艺术类书籍
对提升个人审美品味十分重要。
一些博物馆如英国V&A出版的艺术档案类书籍,
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灵感之书。
FWS今天在茫茫书海中
为大家挑选了8本纺织设计类的好书。
TEXTILE BOOKS
设计读物
01
《Embellished:New Vintage》
作者:Karen Nicol
出版年份:2012
Karen Nicol是一位有超过30年经验的高定刺绣家,
曾为 Givenchy,Chanel,Vera Wang,
Marc Jacobs,Chloe,Harrods等品牌设计。
书中分享了作者在行业的多年工作经验,
及品牌高定合作案例。
如何探索每种刺绣技术的潜力,
打破不同材料的界限,
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精致的刺绣细节在大页面上放大呈现,
展示这些传统工艺如何影响现代设计,
并为设计师带来了新的启发。
02
《Textiles:The Art of Mankind》
作者:Mary Schoeser
出版年份:2012
Mary Schoeser是英国纺织协会主席,
曾出版过几本纺织艺术书籍,
是该领域的权威作家。
作者颂扬纺织品作为无处不在的文化载体,
突出了历代世界各地纺织艺术的美妙之处。
书中对纺织品在整个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提供了近乎详尽的见解并探讨其影响,
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
03
《Pattern Design Hardcover》
作者:Elizabeth Wilhide
出版年份:2018
这本书展示了从巴洛克到装饰艺术时期,
各个时代和地方的艺术家,
如何从自然及日常生活获得灵感,
并将特征转化为图案。
如William Morris,Sonia Delaunay,
Lucienne Day和Orla Kiely等等。
(向右滑动阅读)
里面按照动物,植物,几何抽象等类型,
井井有条地进行作品主题分类,
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04
《The Indian Textile Sourcebook》
作者:Avalon Fotheringham
出版年份:2019
这是英国著名出版社Thames&Hudson
与V&A博物馆合作出版的书。
展示了V&A馆藏里丰富的印度纺织品,
并深入探索他们的纺织历史和制作技术。
从皇室贵族的耀眼编织丝绸,
到平民大众的简单印花图案,
都在印度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通过织物和图案的特写镜头,
并展示不同的编织技术,
让读者可以精确地看到纺织品是如何制作的。
这本权威之作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图案,
让读者对印度纺织图案历史留下深刻印象。
05
《Sketchbook Explorations:
For Mixed-Media and Textile Artists》
作者:Shelley Rhodes
出版年份:2018
Shelley使用纸张,织物,墨水和油漆等混合媒介,
演示如何利用速写本建立纺织艺术家的灵感日记,
并作为创作的起点去扩展及延伸。
她探讨了建立灵感速写本的重要性和乐趣,
记录和分享实用的混合媒体技巧,
包括分层重叠和三维立体草图,
并配合电脑软件进行设计。
不论是初学者或有经验的艺术家
都能在书中寻找到新的创作方向。
06
《Marguerita Mergentime:
American Textiles, Modern Ideas》
作者:Virginia Bayer
出版年份:2017
美国纺织品设计师
Marguerita Mergentime(1894-1941)
在1930年代纽约经济发展起飞的时代,
以创新性的现代图案设计而闻名。
她为桌布,碗碟等用品设计了现代感图案,
为美国家庭的日常注满了色彩和幽默感,
重塑了20世纪家庭里的装饰调性。
Mergentime在世时在业内具有很大影响力,
是美国装饰艺术家和工匠联盟(AUDAC)的一员,
她曾与Donald Deskey,Russel Wright和
建筑师Frederick Kiesler一起,
在纽约合作设计家具。
书中除了展示了她的设计,
还探讨了这位传奇人物非凡的生活和事业。
07
《Art Deco Textiles:
The French Designers》
作者:Alain-Rene Hardy
出版年份:2006
本书带我们进入到法国装饰艺术纺织品的世界,
与上一本书1930年美国的现代主义风格不同,
法国流行的装饰风格带有一种精致典雅的气质。
1920和1930年代的法国
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动荡时期,
也使不同的艺术领域创造力爆发。
当时的艺术家处于装饰艺术发展繁荣的时代,
室内装饰和时尚界都受到这趋势的影响,
塑造了一代法国人的生活方式,
同样为后来的设计师带来无尽的灵感。
08
《Victoria & Albert Pattern:
Chinese Textiles》
作者:Yueh-Siang Chang
出版年份:2011
英国V&A博物馆出版了一系列的书籍
来记录及分享馆藏里珍贵纺织品的细节,
令设计师和艺术家爱不释手。
其中一本收录了中国从唐朝到民国时期,
几个世纪的纺织品故事,
包括进贡宫廷里的奢华面料,
出口贸易市场的花卉丝绸。
中国源远流长的精湛工艺及复杂图案,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是寻找中国设计元素的必备书籍。
一本好书是丰富视野和提升审美的关键,
对于设计师来说更是灵感发掘的宝藏,
记得把清单收藏起来哟!
EN 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