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常见病害看图识别

棉花立枯病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幼苗,幼苗出土前可造成烂种。出土后,幼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茎缢缩变细,出现茎基腐或根腐,棉苗失水较快。病死苗易从土中拔出,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见到稀疏的细丝和粘附其上的小土粒。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长势;中耕松土,保持通气;加强治虫,及时将病残体处理,减少传染害病害防治。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03%的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或0.02%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0.4%的40%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

③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制剂喷淋棉苗,或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喷雾。

棉花黄萎病

危害特征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开花后田间大量发病。发病初期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至叶色变黄褐色,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肉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仅剩顶部少数小叶。

严重时,整片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秆,蕾铃稀少,棉铃提前开裂,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细小新枝。秋季多雨时,病叶斑驳处产生白色粉状霉层。纵剖部分木质部和全部维管束变褐色。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病枝残体,减少病源。

②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8%拌种;或用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③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00倍液,或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或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25~1500g/ha制剂喷雾。

棉花枯萎病

危害特征

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重。常归纳为5种类型:

①黄色网纹型:病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后叶片变褐枯死或脱落;

②紫红型或黄化型:叶片边缘呈紫红色或黄色,无明显网纹,萎缩干枯;

③皱缩型:节间缩短,明显矮化,色深绿,稍增厚,皱缩不平,病根茎剖面木质部变褐黑色;

④青枯型:多发生在暴雨后,叶片失水变软变薄,叶色稍深,全株萎蔫下垂,青干枯死,叶片不脱落,叶柄弯曲;

⑤顶枯型:多发生在棉花生长后期,病株自上而下逐渐枯死,叶片、蕾铃大量脱落。病株维管束变为深褐色。在潮湿条件下,枯死的病株茎秆表面能产生大量的粉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病枝残体,减少病源。

②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8%拌种;或用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③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或30%乙蒜素乳油700~9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棉花黑根腐病

危害特征

苗期染病:根系表皮、皮层受侵染后变褐,常延至下胚轴,根茎部肿胀,茎秆弯曲,植株矮小,茎部的病斑扩展后致表皮开裂,现长条形或梭形浅绿色病斑,后变成暗紫色至黑色,病株很易拔出,但维管束不变色。

成株染病:顶叶下垂,叶色淡,叶凋萎但不脱落,根茎基部膨大,根茎腐烂,茎秆弯曲,中柱变为褐色至黑紫色,结铃少或不结铃。有的突然失水萎蔫。最后植株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采用无菌营养钵育苗;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播前灌冬水,早春忌大水漫灌;提倡采用地膜覆盖。

②精选种子,对棉种消毒: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棉花花叶病毒病

危害特征

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畸形,出现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绿色的斑驳有的受叶脉限制,有的变为红色,老叶表现较明显。幼叶期染病,叶子变小,皱缩,缺刻少于健叶,成株后期遇有高温条件症状隐蔽或无症,有时能再次显症。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及时防治粉虱、蚜虫等害虫。

②发病初期,可喷洒以下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200~3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剂250~350倍液。

来源:农之道,由劳道整理,如需转载,注明出处,侵权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