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家纺面料都是纯棉或以棉为主要原材料。然而,随着纺织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分工越来越复杂,一般家纺人能涉及到的产业链深度非常有限,一些家纺人即使在这个行业沉淀多年,对自己天天提起的“棉”也并不真正的了解,不了解家纺成品中因面料原材料本身而产生的各种品质问题背后的真相,故而常面对客户(顾客)的质疑无言以对。为此小编将分三期,分别从种植、纺纱、印染、加工四个方面就影响棉质家纺面料品质问题为您解惑。
一、土质+气候——天生品质不同
棉花与大多数经济作物一样,对土质与气候有其特殊的要求,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全球市场上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适合种值棉花的地区并不多,目前世界上有五大核心产棉区,分别是:
1、非洲尼罗河河谷(长绒棉产区);
2、中亚(如: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
3、南亚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如:印度、巴基斯坦);
4、中国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5、美国35°N以南的棉花带。
影响:其中以埃及的长绒棉品质为**、匹马棉、美棉及中国新疆棉次之。选用好的原材料,是高品质面料的基础前提。
二、绿色、环保:健康是品质的核心
随着人类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同样延伸到棉纺产品上,在国际上“有机棉”已经成为高端棉纺产品的基本条件。
有机棉是可持续性农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有机棉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棉花,在农业生产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允许使用化学制品,在生产纺织过程中也要求无污染;具有生态,绿色,环保的特性。对生态环保、人类健康发展和绿色自然生态纺织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有机棉提倡采用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滴灌种植等先进技术,最大化的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减小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已成为全球共识。
影响:因有机棉生产受成本、技术及管理水平限制,当前在全球产量仍然较低,市场上打出“有机棉”概念的家纺的多数并不完全是有机棉。但随着推广的深入,有机棉的占有率必将越来越大。
三、采摘+籽棉加工:影响洁净度与强度
因棉花采摘方式、采摘管理精细度不同、皮棉加工质量不同,会造成皮棉(可用纺纱的初加工棉花)内杂质、棉结、棉纤维强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后道纱线的品质继而最终影响到面料的品质。
影响:同一品种、同一地区的棉,因为管理水平不同,其皮棉的品质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科学种植、科学加工上欧美国家做得比较好,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还有待提高,需要实行种、采、加工一体化的科学管理。
四、开清棉、去杂质:影响洁净度与强度
开清棉是纺纱工艺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对象是轧棉广来的棉包。是将原棉开松、去除杂质、不同成份进行混合,并成卷或片,用于下道工序加工。
影响:除杂质不充分、纤维强度受损,会不可逆转的的降低最终纱线的质量。
五、梳棉、去杂成条:影响洁净度和均匀度
梳棉是利用盖板式或罗拉式梳棉机,借助针面运动,把小棉束梳理为单纤维状态,进一步去除杂质和不可纺的短纤维,使纤维平行伸直,最后制成棉条盘入条筒中。
影响:梳棉工艺最能体现一个棉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优劣。再好的原棉,如果没有好的设备、好的人来操作,也不能最终纺出好的纱线。
六、并条、改善结构:影响条干均匀性和克重
纤维材料经前到工序的开松、梳理,已制成了连续的条状半成品,质量和结构状态离最终成纱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纤维的伸直度和分离度都较差,直接用于后道工序,必然影响成纱质量,因此它们都必须先经过并条工序将多条半成品合并、牵伸、混合成条状。
影响:熟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细纱的条干和质量偏差,并最终影响面料的质量,控制并条质量是实现优质面料的重要环节。
七、粗纱、牵伸加捻:影响强度和均匀性
粗纱是是把上一道工序生成的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以供后道细纱工序使用。
影响:粗纱工艺的控制不好,会导致下一工序中容易出现断头、条干不匀,最终无法用于品质要求较高的面料织造。
八、细纱-纱线成型:影响纱支精准度、强度
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等使用。
影响:细纱是纺纱非常重要的工序,棉纺厂生产规模的大小常用细纱机总锭数表示,细纱产量是决定纺纱厂各工序机器配备数量的依据;产质量水平、原料、机物料、电量等的消耗,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等又反映了纺纱厂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好坏。
九、络筒、卷筒除杂:影响洁净度和延伸性
络筒(又称络纱)是织前准备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任务是将来自纺部的管纱或绞纱在络筒机上加工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筒子。
影响:络筒质量不好,将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的质量。
十、捻线、增加紧密:影响强度和均匀性
原丝加捻的目的是增加其紧密性,合股加捻的目的除了增加紧密性外,还可改变其卷装形式和线密度,以满足后加工和使用要求。
影响:捻纱不匀、紧密度不够或过度都会直接导致织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东帝兴布艺是SUPIMA(匹马棉)官方授权供应商,与原棉产地、知名纱纺企业强强合作,从源头开始控制,保障面料品质,「全产业链,不是每个家纺面料企业都有的」
百科基础扫盲——
对棉花的基本认识——
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棉花按纤维长度分类——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1.54~1.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中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匹马棉等。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2] 。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2.12~1.56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左右。中国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已趋淘汰。
棉花按照天然颜色划分——
白棉: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的色泽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都称白棉。棉纺厂使用的原棉,绝大部分为白棉。
黄棉:棉花生长晚期,棉铃经霜冻伤后枯死,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黄。黄棉一般属低级棉,棉纺厂仅有少量应用。
灰棉:生长在多雨地区的棉纤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吐絮后,如遇雨量多、日照少、温度低,纤维成熟就会受到影响,原棉呈现灰白色,这种原棉称为灰棉。灰棉强度低、质量差,棉纺厂很少使用。
彩棉:彩棉是指天然具有色彩的棉花,是在原来的有色棉基础上,用远缘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而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