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花开天山暖万家
——全国优秀棉花育种专家杨亚东、肖珍成兵团故事

兵团是一方红色热土,兵团是一段难忘岁月。我的父亲杨亚东、母亲肖珍成是兵团成立之初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边疆建设的大学生,扎根有着三五九旅光荣革命传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973年调入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连续担任“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棉花攻关课题主持人,长期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1987年在我国首次完成棉花三系配套育种技术,攻克棉花育种世界难题,攀登上国际棉花三系配套育种高峰,1992年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这是新疆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获得的首项专利。父亲杨亚东被授予全国优秀棉花科技工作者、全国农垦系统科研先进个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父母相继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新疆农垦科技事业、为全国长绒棉育种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4年10月,父亲作为兵团成立之年支援边疆建设、长期耕耘在农业科研基层一线的代表出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1995年10月,父亲荣获 “为新疆四十年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者”荣誉奖章。
作为第一代兵团人,我的父母在天山南麓、塔河岸边、沙漠边缘垦荒造田,住地窝子,喝苦碱水,种粮植棉,南繁北育,选育良种,攻坚克难,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勇攀科学高峰,在阿拉尔垦区培育出中国第一个三系杂交长绒棉,建立起全国唯一的长绒棉育种中心,实现了花开天山暖万家的棉花梦。
父母相继去世后,我们三姐妹多次整理父母的遗物,在父母的旧手提箱里,发现父母获得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兵团级、师市级等各种荣誉证书奖章,还有大量珍贵的手稿笔记、科研论文和农科书籍……捧着这一本本珍贵的遗物,我们读懂了父母一生的信仰和追求,深深体会到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穷一生所学报效祖国、把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的赤子情怀。
朴实无华的棉花是世上最暖的花。父亲西南农学院学长***院士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父母的一生像极了钟爱一生的棉花,他们是一粒好种子,在新疆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生根、开花、结铃、吐絮,播种希望,绽放温暖。
为了将父母这一辈兵团人的爱国奉献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三姐妹决定将父母留下的珍贵遗物无偿捐赠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这是父亲杨亚东、母亲肖珍成献给建国75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的献礼。在这里,千千万万与父母一样热爱祖国、扎根边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五九旅精神传人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兵团精神,共同建设美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