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钵洞:中国最后剿匪战场续写着新传奇

文图/彭华伟

去年四月中旬,跟随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宏斌、副局长向东一行,来到利福塔镇苦竹河村一个叫缸钵洞的地方勘察。别看这个洞不大,却是“久负盛名”,因为它见证了中国最后一对土匪夫妻的灭亡。

在利福塔镇相关负责人谢德智、苦竹河村书记包桂玉的带引下,从苦竹寨上路,沿着刚开挖的乡村公路爬坡绕弯,行驶约一公里,便抵达缸钵洞洞口前。但见四周郁郁葱葱,洞口树木遮天蔽日,十分隐蔽,一眨眼看去,根本发现不了藏了一个山洞。进到洞里,仔细观察,这是一个石壁凹凸形成的山洞,形似一个侧立的碗钵,取名缸钵洞,还是很形象的。洞口约一人高,洞深十来米,足够容下几个人在里面居住。

洞口前竖立的一块“剿匪大战旧址”石碑,是桑植县民政局1975年立下的,新近涂了黑漆,描了白字,显得十分醒目,默默地向来客讲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传奇剿匪故事。

覃国卿是民国时期大庸县青安坪乡一个恶霸的儿子。此人成年后,身体颀长如杆,性情乖戾,顽劣异常。由于小时出天花,脸上留有麻点,加上平日里喜欢偷鸡摸狗,当地人送其绰号“卿杆子、卿麻子”。1934年11月,**率领的红军打下大庸城,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覃国卿的父亲在打土豪分田地时被红军处决。父死母嫁,覃国卿从此对***十分仇视,到土著武装义安乡民团当了兵,并练就一手“百步穿杨”、左右开弓的好枪法。

1937年,覃国卿杀了时任保安队副的堂叔,抢了几条枪,并霸占堂婶,扯起大旗自封队长,组织起一支独立的土匪武装。有一次,覃国卿到桑植县上河溪乡一带活动,偶遇一位十六七岁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覃国卿色心顿起,当即派手下人将她抢走,做了自己的压寨夫人。从此,覃国卿成了当地一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干尽了丧尽天良的坏事,死在他枪口下的百姓难以计数。受害群众怨声载道,忍无可忍,当时的民国官府又腐败无能,无法除掉这一方妖孽。

直到解放大军挺进湖南,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军区下令肃清匪患,称决不让一个土匪进入社会主义。不料,这句话传到覃国卿耳朵里后,他不但不收敛,还洋洋得意地叫嚣:“我一定要进入社会主义,看他们把我怎么样?”

1950年1月,解放军47军141师423团奉命进驻大庸县(现张家界市永定区)剿匪,许多土匪迫于压力,缴械投降,但覃国卿死心塌地与人民政府为敌,根本没把新生政权和剿匪大军放在眼里,变本加厉地带领匪徒继续作恶。他们阻断交通,杀人放火,威胁群众,气焰十分嚣张。

3月的一天,解放军一个班和部分工作组在田角驻扎,覃国卿纠集土匪300余人突然袭击,打死解放军战士12名,烧毁民房40余间,还放出恶言:“谁若报信,我将诛灭他九族!”5月,人民政府为救济百姓,从大庸运送5船大米溯澧水而上,覃国卿闻讯,当即吩咐匪徒布下长达7华里的埋伏。结果,接应部队遭到伏击,运粮船被截,护送的解放军战士13人、工作组1人、船工8人全部遇难,粮食和船上物资被一抢而光,覃国卿由此被称为 “活阎王”。解放军调集大队人马围剿,才把覃国卿一伙赶进深山野林之中,并陆续对其残余进行清剿,经过多次战斗,这伙危害乡里、鱼肉百姓的匪众才基本被剿灭,但匪首覃国卿和他的“压寨夫人”田玉莲却成了漏网之鱼。他俩因目标小,行动快,像钻地鼠似的这山奔那山,东躲西藏,经常往来于大庸、永顺、桑植三县边界之地。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剿匪部队被抽调转入朝鲜作战,剿匪工作也暂时停了下来。覃国卿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杀人越货,利用湘西山区复杂的地形,悄悄地在三县边境隐藏了下来,住岩屋,钻山洞,过着昼伏夜出的“野人”生活。

缸钵洞内景

时间转眼到了1965年,这年元月,湖南省决定恢复湘西剿匪指挥部,特设永顺、大庸、桑植三县分指挥部,以期彻底剿灭匪首覃国卿。一时间,部队、公安、民兵一齐出动,在湘西掀起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剿匪高潮。

当年3月23日下午4时许,桑植县利福塔公社棉花大队的社员收工回家,49岁的贫农组长余天明和民兵排长余世德发现山岩上的刺丛中有许多刺树被踩倒,留下一道明显的人行痕迹后,被一篷荆棘遮住。二人搜索过程中又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在岩石下发现一堆新鲜人粪,于是两人沿着踩踏痕迹爬上一个大岩,突然发现在不远的岩石下面坐着一男一女,一看那一身破烂衣衫和身边的一支步枪,他们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覃国卿和田玉莲。他俩刚要悄悄退回去,准备向剿匪部队报告,孰料行走的响声惊动了覃国卿,他举枪便打。幸好余世德反应很快,抱着余天明滚下岩坎,子弹与他们擦身而过,覃国卿持枪追赶,但二人已拐过岩头。这时覃国卿见远处有一村民正背着一捆干柴往家中走,一枪打去,那人当场毙命,这个无辜的农民叫余构良,家有60岁老母和5个孩子。覃国卿的滔天罪行引起民众公愤,男女老少纷纷表示要为剿匪出力;十里之外的剿匪分队接到报告,当晚便组织三县部队、民兵、群众7000多人,对覃国卿形成多层包围圈,大小山头被围得水泄不通。

3月24日凌晨,解放军、民兵和三县群众近万人的大搜山开始了。上午8时,青安坪田家岗大队民兵排已搜到缸钵洞前,因枯草很深,没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覃国卿眼睁睁看着搜寻队伍向自己逼近,心中开始发急,但他抱定主意,为节约子弹,只要不被发现,就决不开枪。搜索中民兵排长田奇左似乎察觉到了问题,便喊了一声“有情况!”,覃国卿一惊,以为自己暴露,抬手一枪将田奇左打伤。军民们闻声迅速向小缸钵洞靠拢,已成惊弓之鸟的覃国卿和田玉莲见大势已去,再也不敢挪动身子了。公安大队三中队副指导员向南书迅速抢前一步,对着缸钵洞口大喊:“覃国卿,快投降吧,你今天插翅难飞了!”,然而,向南书不幸被覃国卿射出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搜寻队伍也架起喇叭向覃国卿喊话:“缴枪不杀!”、“活捉覃国卿!”,一时间山谷中喊声震天。

凶残的覃国卿打定主意以死相拼,洞内传出他尖细的叫骂声:“解放军,哪个要听你们的话,缴枪不杀骗鬼去吧!”,随即,“砰砰”又是几枪,公安少尉谢茂双的军帽被打飞了,围洞的军民立即还击。时任大庸县人武部副部长李石生发出命令:“用手榴弹炸!”霎时,爆炸声响彻山谷,硝烟弥漫,但由于缸钵洞上下全由又高又密的树木荆棘遮盖着,要把手榴弹扔进洞去并不容易。谢茂双仔细观察一下地形后,从战士手中拿过两枚手榴弹,借着浓重硝烟的掩护,迂回爬到岩包的侧顶,将一颗手榴弹顺着岩槽投进小缸钵洞内。覃国卿看见冒着白烟的手榴弹后,想拿起来扔出去,就在他抬手之际,“轰隆”一声,手榴弹爆炸了,覃国卿哼了一声,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左手被炸飞,左侧胸和脸部血肉模糊;隐蔽在附近的军民乘机占领大岩包,十几支枪一起开火。后经勘验发现,覃国卿身中十几发子弹,当即死亡,“压寨夫人”田玉莲也被炸死,一代悍匪夫妻,就此灰飞烟灭。

据参加过当年剿匪战斗的杨友华老人回忆,覃国卿毙命后,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将夫妻二人尸体绑在一起,加上石块沉入澧水河中。半月后,尸体膨胀上浮,被村民们捞起掩埋在河岸边,几十年的河水泛滥冲刷,早已没了踪迹。

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宏斌告诉记者,为了祭奠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英烈,准备在缸钵洞建立烈士纪念亭,为此,局里拨款15万元,先期修好公路。苦竹河村书记包桂玉原来在武陵源从事旅游工作,一年十几万的收入,但为了乡亲们的脱贫事业,她义无反顾地回乡,带领乡亲们创业,准备依托村里的旅游资源大干一场。她向记者透露了开发缸钵洞的计划:缸钵洞剿匪遗址全国有名,颇富传奇色彩,又恰好位于茅岩河景区,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供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和接受红色教育。

传奇故事加上优美的风景,定会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届时,苦竹河古镇,九天洞奇观,峰恋溪美景,加上缸钵洞剿匪传奇,将让苦竹河村旅游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吸引八方来客,造福一方百姓。目前村里正在进行旅游规划,计划把路修好后,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引进资金配套修建停车场,参观游览设施。缸钵洞,这个昔日的剿匪战场,正在续写新的传奇故事。

作品原创:彭华伟

文章审核:谷遇春

图片摄影:彭华伟(提供)

美术设计:罗元彬、张冬梅

法律顾问:杨廷鑫、李汉云

原创申明:品湘西发文,版权归属作者和品湘西原创平台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