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日报(10月22日)
10月22日,郑棉偏强震荡,CF2501合约开盘14065元/吨,最高14200元/吨,盘终上涨95点报收于14125元/吨。北疆交售进入尾声,南疆交售进入高峰,下游棉纱市场变化不大,旺季不旺成为现实,新增订单不及预期,纺企补库积极性不高,维持刚需采购。整体看,正值新棉集中上市,籽棉收购价格稳定,期价短期难有趋势行情,震荡思路对待。
10月21日,12月合约72.20美分,涨121点,3月合约74.12美分,涨103点;成交量43864手,增加14254手;国际油价反弹和谷物市场普涨带动棉花价格大幅拉升,ICE棉花期货收出长阳,主力12月合约回到72美分。在美联储持续降息的预期下,大宗商品将进入上涨周期,棉花在这一宏观利好的背景下将保持稳健走势。不过,在下游消费真正启动和新的重大利好出现之前,盘面大概率会在70-75美分之间震荡运行。
10月22日,进口棉到港均价(M指数)82.97美分/磅,较21日涨1.11美分/磅,折1%关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4271元/吨,折滑准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4737元/吨;国内3128棉均价(B指数)15447元/吨,较21日涨27元/吨。新疆棉山东到厂价3128B级15537元/吨,较21日涨29元/吨;国家棉花基差指数CNCottonJ(CF2501)576元/吨,较21日涨9元/吨。
棉市要闻
据阿克苏、石河子等地棉花监管库反馈,10月中旬以来,不仅新疆棉公路发运量较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幅增长,而且运价也显著上调,尤其近期南疆向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汽运费上涨稍大。
一些****加工企业表示,9月下旬北疆大部迎来降温降水天气,不仅新棉上市期较预期推迟一周以上,而且业内对机采棉回潮大、杂质高的担忧升高,内地用棉企业对新疆监管皮棉采购实行“精准”控制。另外,随着内地交割库仓单持续、加快流出,棉花企业主动移库,加快陈棉出货的积极性也有所反弹。10月上下旬至11月中旬是南疆絮棉合同的集中执行期,为了及时运输至重庆、四川、浙江、河南、贵州等内地消费区(留出充足的销售时间),民用棉企业几乎100%采用公路运输。
对于近期新疆棉出疆运费持续上涨(山东、江浙等部分线路涨幅稍大)的原因,业内认为除了9-10月份新疆棉籽、棉花、瓜果、能源等短倒对车辆需求比较旺盛外,还与近年来出疆运输公司及司机收入较大幅度下降,导致车辆接出疆业务积极性不高有关,近期汽运费连续反弹是对前期过运输费用低的修复过程。
从统计来看,截至10月21日,新疆地区累计加工2024/25年度棉花超过105万吨,累计公检皮棉49.3万吨(全疆762家棉花加工企业参与棉花公证检验),均明显高于上年度同期。考虑到今年大部分新疆轧花厂的经营策略是“快收购、快加工、快公检、快销售、快回款”,加上2024/25年度疆内期初棉花库存同比偏高,业内预计,10月至1月份新疆棉向内地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发运将继续提速。
据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11.73万吨,环比减少21.84%,同比减少50.28%。继8月份棉花进口量同比、环比较大幅度下滑后(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14.3%),中国棉花进口量再次跳水。
业内对于9月份棉花进口量同比降幅超过50%的原因大多归纳为:9月份中下旬ICE棉花期货反弹导致1%关税下(或滑准关税下)内外棉花价格顺挂幅度明显收窄、2024年只增发了20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不仅100%非国营、限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而且分配向大中型出口企业倾斜,很多内销为主的企业未获得进口配额)以及与目前主港保税/即期优质棉相对偏少、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等因素有关。
从统计来看,9月份我国进口澳棉、美棉、巴西棉数量分别为6.17万吨(环比上升13.28%,同比上升27.70%)、2.50万吨(环比下降44.24%,同比下降76.70%)、1.61万吨(环比下降56.21%,同比下降68.39%),分别占当月棉花进口的52.60%、21.31%、13.73%,澳棉占比较8月份再次大幅上升16.33个百分点,而美棉、巴西棉占比则继续明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棉花进口分列四、五位的分别是塔吉克斯坦棉0.2万吨、贝宁棉1.97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745%、295.63%。部分棉花贸易企业表示,随着20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9月中旬下达,疆内纺织企业对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棉询价/采购逐渐活跃,棉花性价比较好、运输高效便捷及加工企业、出口商信誉高使中国企业对中亚棉关注度持续回升。
(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