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棉花的记忆
刚刚看了一位条友在新疆拍摄的拾棉花视频,吸引得我看了两遍。一望无际的大棉田,白花花一片,棉桃里吐出来的棉花白如云朵又似雪……


看着这个视频,让我想起小时候拾棉花的记忆来……
记得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的学校执行的是“五七指示”,也就是学生们要学工学农,我们在农村,只能学农。学农的课程,就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到田地里劳动,劳动记忆深的就是拾棉花……
说实话,我们老家关中那块,根本就不适宜种棉花,可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大集体啊,种棉花是政治任务,小孩子当然不懂,但老师说棉花是战略物资,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小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战略物资……
就这样,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就参与到种棉花这件事情中来……
从春天的棉籽种到地里,我们就开始防虫,就是用三根竹竿绑成三角架,上面放个小碗,碗里倒有一点药水,吸引棉虫自投罗网。随后棉花长大以后,打尖搬岔我们都会参与过……
到了秋天,就是拾棉花了。关中的棉花,产量很低,棉桃小不说,有时看着很多,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多棉桃没有成熟就落果了。拾棉花是个手工活,需要人多,也不是太重,所以任务往往就落在我们小学生头上……
拾棉花看着活不重,但很累,我们小孩子从棉花地里穿梭,要把棉花摘下来,手和脸经常被棉枝划的到处是印痕,虽然没有破,但也是烧疼烧疼的……
那个时候,学生们都是义务劳动,但我们思想红啊,谁也没有提出质疑,都认为这是给生产队集体劳动,应该的,而且还是很积极的态度,还比赛看谁拾的棉花最多呢……[捂脸][捂脸][捂脸]
看看现在新疆的大棉田,想起四十年前关中的棉花地,那真是天地之别啊……
所以说,做事情还是要因地制宜,人也是一样,只要是适合你自己的,那一定就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