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棉球12元一瓶 市民质疑平价药店药品太贵

晚报讯 (记者 张琛)近日,家住立新小区的市民于女士的女儿因胳膊不小心擦伤,想在小区门口的平价药店买瓶紫药水或者红药水擦一擦。走进药店,店员说,他们只卖碘伏棉球12块钱一瓶,没有紫药水、红药水。她还特意推荐说,这种碘伏棉球是最好的,安全、卫生、方便。于女士买了棉球,走出药店,心里感觉怪怪的:20个棉花球花了12块钱,这是平价药店吗?

12日,在解放路上一家药店,记者称要治疗皮外伤的药,店员推荐一瓶价格34.5元的云南白药。询问紫药水,该工作人员称,现在没人要这种药,谁还用这么便宜的药啊,我们缺货很久了。随后,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廉价药仍然摆放在柜台上,只是位置放得很不起眼。在振兴路一家药店,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药品,并且价格不一,有的上百元,也有的只有几分钱。柜台下方,有几种廉价药物,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据了解,药店药品摆放,对药品、非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等必须明确区分,但哪些药品放上面、哪些放下面没有硬性要求。在解放路与振兴路等多家药店发现,同一疗效的药物在药店柜台都能找到十几种品牌,价格和规格也大不相同,除少部分是知名品牌,其余都是不知名陌生品牌。每当有顾客进店购药,药店店员不约而同推荐的都是贵药。

市民范女士想买伤湿止疼膏,可是销售人员极力推荐售价25元10贴的外敷药品,并指出该药品是专治跌打损伤的。无奈之下,范女士只好蹲下身子,在柜台最底下找到售价2.4元的伤湿止疼膏,价格相差7倍多。销售人员介绍,两个药品最大区别是工艺不同,精装的密封性好,药效也相对好一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药店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因此药品推荐上也以利润最大的为首选,往往推荐的药品并不是药效最好,而是差价最大的。这些高利润的药品不少都是不知名的品牌,因为广告费、物流费等投入不大,比知名品牌的成本低不少,往往也最受药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