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极写天气之热,以衬托父亲的勤劳。
B.第④段加点的“一天天,一年年”运用叠词,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毅。
C.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父亲劳作之后睡得很熟。
D.第⑧段连用几个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父亲热爱劳动的美德。
【小题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小题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段的作用。
【小题4】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小题5】第②自然段中“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能动,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这句话包含了“我”对父亲什么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21-22七年级下·福建厦门·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②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

④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快看,有人家了。

⑥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⑦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

⑧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⑮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我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⑯老人家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⑰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⑲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⑳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㉑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㉒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㉓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㉔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㉕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㉗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自《驿路梨花》,有删改

【小题1】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本文设置了三次悬念,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具体说明。
【小题2】理解文章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厚厚”“满”的表达作用?
【小题3】结合语境,分析第⑱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从记叙的顺序看,第㉔段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小题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哪些妙处?
阅读赵元波的《两棵金银花》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的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花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只把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像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叶子的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它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选自《新华副刊》,略有改动)

【小题1】“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要点概括】
【小题2】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3】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琴

①在友人家吃饭聊天时,我问她:“这把年纪了,我还想学门乐器,有可能吗?”友人想了想答道:“古琴。”

②几天后,在友人黄伯蔷的引领下,我坐在余青欣老师家里。余老师,虞山吴派嫡传弟子。

③说实话,在余老师家的前一个小时,我很失望。她身着居家服,颜色搭配有点粉艳。家里摆设全无章法,家具天长日久,颜色淡了,干裂起皮。许是和友人久不相见吧,东家长西家短地叙旧,基本没理我。我也不哼不哈,面露微笑听她们聊。心想,可能确实不想收学生吧。也好,这么碎叨我也有点儿杠不住。

④不想正在这时,余老师突然起身:“瞧我,又忘了,学琴是吧,来吧……”地领我进了书房,在一侧琴前坐定。这一系列移动,话可没停:“今儿太高兴了,老忘正事儿,那什么,我先弹一段儿你听听吧,你坐那儿。”

⑤突然话就止住。只见她两手抚住琴面,弹出第一个音符的瞬间,余老师像完全变了个人,粉艳、碎叨,顷刻灰飞烟灭,她笃定、沉稳,又深情尽在。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一曲弹完,我神游已远。黄伯蔷的掌声由远及近,才把我又拉回现场。只听余老师既优雅又谦虚地说:“行吗?愿意学吗?”

⑥还有什么可说的啊!从此每周三晚8点,我去余老师家学琴。

⑦《仙翁操》《秋风词》《酒狂》《阳关三叠》,这四首曲子打基础。学完“阳关”那天,余老师听我磕磕绊绊地弹完,居然鼓励说:“虽然弹得太生,但是不俗,这很难。下次可以学新曲子了。但是这首还得使劲儿练啊。”说完又正色道:“从现在起,要跟你定条规矩,在我这儿学的曲子,不练够两千遍,绝不许在外人面前弹。”看她那么严肃,我只能礼真地点头。她又补充道:“这不是我的规矩,这是虞山吴派的规矩,你现在初学,将来如果能弹出点样儿,也要算到虞山吴派门下啊。”

⑧慢慢地和余老师越来越熟,就有点儿理解初识时她那份碎叨了。好多年前,余老师离了婚,上有老下有小,余老师又清高,不愿意撒开来收学生,日子过得清苦。但她说了:“这都不叫事儿,等着我去完成的大事儿还多着呢,我顾不上这些。”她说的大事儿,是要一曲接一曲地打古谱,要传承好门派,不能在她这一辈塌下来。因清高而清苦,日常生活艰辛又肩扛大任,耗的时日久了,碎叨也算一种排遣吧。

⑨时光流转,我渐渐忙碌起来,琴课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之是越去越少,直至干脆不去了。开始自己还练练,渐渐地,琴也成了摆设。

⑩后来,很久没有余老师的音讯,有一天刷微博,看到有人给我评论,说猜博主可能学过古琴。余老师留言回复:“对,虞山吴派门下。”我一头汗,心里愧到想找条地缝。一愧不知余老师何时也注册了微博,我都没关注;二愧我如此半途而废没出息,余老师还以这种方式鼓励我。

⑪我想当面向她忏悔:“老师,对不起,您教我的曲子,我一首都没弹够两千遍。”

⑫2015年12月29日一早,没有任何先兆,也没有任何特别的想法,我鬼使神差地把久挂于墙的古琴摘下来,拂去琴面灰尘,弹了一遍《阳关三叠》。忘得差不多了,正要去拿琴谱对照,电话铃响,是黄伯蔷。我当时大乐说:“这也太巧了,你猜我在干什么?”电话那头,黄伯蔷没接我话茬儿,极其严肃地说:“你老师今天走了,胰腺癌。”

⑬那天,我枯坐到下午,没吃没喝,心里如有万马奔腾,待要寻点儿踪迹,又空空如也。暮色四合,我开灯,拿了页老纸,抄了一段《入菩萨行论》。一纸抄竟,功德回向余老师,然后把琴认真擦净,重新挂在墙上。

(有删改)


【相关链接】:“抹”“挑”“勾”“别”“吟”“猱náo”“绰chuò”“注”是古琴弹奏的不同指法。
【小题1】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余老师和“我”之间发生的事

余老师的特点

“我”对余老师的情感态度

余老师与友人聊天,忽略了“我”。

爱碎叨

______

余老师弹琴给“我”听,收“我”为弟子。

______

敬佩

______

教学认真严肃

余老师向“我”诉说自己肩抗的重任。

以“传承门派”为己任

______

余老师在我的微博评论区留言

善于鼓励学生

愧疚

【小题2】文中多次出现“虞山吴派”,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的“虞山吴派”,强调了余老师古琴技艺出自专业名门。
B.第⑦段两处的“虞山吴派”,强调了余老师对门派规矩的重视。
C.第⑩段的“虞山吴派”,表现余老师将“我”视作门下弟子。
D.四处“虞山吴派”,都表现出余老师坚持以“传承门派”为己任。
【小题3】请比较原句和改句,你认为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
原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改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小题4】全文结尾,作者有两种写法,你觉得哪种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甲】

2015年12月29日一早,我从友人处获悉,余老师因胰腺癌去世了。我再没有机会在她身边学琴、弹琴,我再没机会当面向她忏悔了……


【乙】

2015年12月29日一早,没有任何先兆,也没有任何特别的想法,我鬼使神差地把久挂于墙的古琴摘下来,拂去琴面灰尘,弹了一遍《阳关三叠》。忘得差不多了,正要去拿琴谱对照,电话铃响,是黄伯蔷。我当时大乐说:“这也太巧了,你猜我在干什么?”电话那头,黄伯蔷没接我话茬儿,极其严肃地说:“你老师今天走了,胰腺癌。”

那天,我枯坐到下午,没吃没喝,心里如有万马奔腾,待要寻点儿踪迹,又空空如也。暮色四合,我开灯,拿了页老纸,抄了一段《入菩萨行论》。一纸抄竟,功德回向余老师,然后把琴认真擦净,重新挂在墙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