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这个东西大多数和杀菌剂有关,但是也是一种棉花需要的元素

我们农业上认识的铜,大多数和杀菌剂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铜的发现历史很长很长
一、铜的前世今生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其英语(copper)、法语(cuivre)和德语(Kupfer)的来源。
我们文明中,有个重大的节点就是青铜器的使用。铜的发现历史是非常久远的。
这个有个事情是这样的,铜的熔点在1000度左右,铁的熔点在1500度左右,青铜是800度左右,别小看这个几百度,在古代科技水平中是很难提升的。所以,发现铜的历史要比铁的历史要早很多。毕竟,烧普通东西就可以达到的温度,还是相对简单的。
卧薪尝胆的那个越王勾践用的就是青铜剑。不过,后代是说这个剑非常厉害,那是看怎么对比,后来铁出现后,这个东西也就那样,别相信削铁如泥的话。
在我们国家,长期叫做的名字叫做铜钱
衍生的有很多词语,比如铜臭。

二、铜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铜在植株中的正常浓度一般是5×10-6~20×10-6。植物根及叶片吸收铜离子(Cu2+)及天然或合成有机复合体中的铜。
铜的还原态易于结合并还原O2,其氧化态易于还原。
在蛋白质复合体中铜具有高氧化还原势。
酶利用这些性质于羧化、氧化单酚生成的木质素和黑色素等复杂多聚物;终止电子传递链;解除过氧化物毒性;氧化酰胺等。铜在酶中的作用独一无二,不可能被其它金属取代。
它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铜与植物的碳素同化、氮素代谢、吸收作用以及氧化还原过程均有密切联系。
(1)铜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铜素的存在能促进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向茎秆和生殖器官的流动,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铜肥有利于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
在缺铜情况下,常因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阻碍,而使植株发生某些生理病害,引起各类作物的穗和芒的发育不全,甚至不能结穗,空秕粒很多,产量显著降低。
这点上,铜和硼有一定的相关性。
(2)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叶片中的铜几乎全部含于叶绿体内,对叶绿素起着稳定作用,以防止叶绿素遭受破坏。可见,铜素供给充足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能减轻晴天中午期间光合作用所受到的抑制。铜素能增加叶绿素的稳定,对蛋白质的合成能起良好作用。铜素不足,叶片叶绿素减少,出现失绿现象。
这点上,如果遇到高温环境,铜和钙都有很好的作用。
铜与铁一样能提高亚硝酸还原酶和次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加速这些还原过程,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较好的物质(氨)条件。
(3)铜能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铜能提高冬小麦的耐寒性,而且还能增强茎秆的机械强度,起到抗倒伏的作用。用硫酸铜来处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对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有极好的反应,对玉米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并能增强其抗御冻害能力。同时,铜对柑橘类的耐寒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铜能提高植株的总水量和束缚水含量,降低植物的萎蔫系数,因此,铜素营养充足有利于抗旱性的提高。一旦缺乏铜肥,就会破坏作物的水分平衡,促进植株吐水量增多,严重者会显著增加萝卜等作物萎蔫病的发病率。
这点很重要,如果遇到旱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用的都是中微量元素组合的方式,就是原因于此。
(4)铜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铜能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作用最为突出。铜对许多植物的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疾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在果树上,使用含硫酸铜的波尔多液来防治作物的多种病害,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植保措施之一,从这一侧面可以看到铜素对提高植物抗病力的重要作用。
据实验表明,土豆施用铜肥,不仅可提高整个生长发育期包括块茎形成期、以及贮存期对晚疫病的抗性,而且能减轻细菌病、疮痂病、粉痂病和丝核菌病的感染,甚至在施铜后第二年,仍有作用。如果连续施用2年铜肥,其块茎经贮藏后,细菌性软腐病可得到彻底根除。施用铜肥可使菜豆炭疽病、番茄的褐斑病以及亚麻的立枯病、炭疽病和细菌病的感染率显著降低。
我们有很多的杀菌剂都是含铜的,我们亲切的称为铜制剂。比如氢氧化铜,在葡萄产地,大家常见的是波尔多液。它是由硫酸铜(CuSO4)、生石灰(CaO)和水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1882年法国人米亚尔代(法国科学院院士)在波尔多城发现其杀菌作用,故命名为波尔多液。一般呈碱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多用于葡萄园、果园等场景,以防治多种真菌和细菌性病害。1882年是光绪八年,那年美国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