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废旧纺织品华丽变身 回收再利用环保又赚钱

生活中常见的旧棉被、破布头往往都被当成垃圾直接扔掉,这些东西看似废物,其实摇身一变就能成为真金白银。在商水县就有这样一家神奇的工厂,通过把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加工成再生纤维,可以继续纺成线、织成布,加工成衣服,这不但有效补充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还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助力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商水县达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的车间,一排排大型设备轰鸣着,这边把废旧的棉被或布条送进去,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加工,最终的成品就是蓬松的白色棉絮。

达纺纺织总工程师朴洪泽介绍说:“这条生产线主要是做牛仔原件再生,我们通过把收到的布块进行重新的开松、分拣,然后进行光照,剔除其中的异纤异物和异色,真正达到国内的标准,能够投入到市场。”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产量达到300万吨。

近年来,商水县纺织业产能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达纺纺织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的落地,一个生机勃勃的再生纤维产业跃然而出。

公司负责人郭冬风告诉记者:“我们这个企业现在的加工能力能达到5万吨,这个规模完全可以消化我们当地及周边的服装厂的边角料,以及其他纺织企业的下脚料,对我们来说都是再生资源,经过我们加工以后,都可以作为新的再生纤维,再次流入市场,流入纺纱企业,流入制造业。”

相比于新棉,再生纤维价格优势明显,可节约成本30%左右,同时因其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特点,在业内大受欢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明确要求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比例的再生纤维原料。

郭冬风介绍道:“我们这个材料来源是取之于纺织,也是用之于纺织,欧盟这些国家的标准是要求再生纤维的用量要不低于30%,所以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我们再生循环利用这一块,刚好弥补了一些企业出口产品的硬性要求。”

商水县有我国较为知名的古棉交易市场,有60多家小型企业从事古棉收购、初加工,年交易古棉约6万吨。达纺纺织的落地、投产,不仅使商水“古棉之乡”的地位更加巩固,还直接把该县带到了全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的顶端。

郭冬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原料采购方向,把城市的废旧服装,以及废旧的家居纳入到我们的原料范围,加大研发力度,继续扩大我们的生产规模,最终要把我们的企业,打造成一个集再生纤维生产、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一个大型闭环企业,进一步助力商水县纺织业的发展壮大。”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伟光 商水台 高玉贵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