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疆大面积棉花较矮的原因探析,近期笔者走访农八师、农七师部分团场、沙湾、乌苏、奎屯部分农场。发现大面积棉花株高较矮,60cm左右较多,更有甚者只有40cm。较矮棉花存在几种情况:1)、前期生长缓慢,始果节高度离地面10~15cm;2)、始果节过度正常大于18cm,始果节以上节间较矮。较矮棉花由于通风透光较好,营养生长收到抑制,生殖生长加速,花蕾较多,紧凑,个别棉田存在“蕾包头”现象,现蕾早,结桃早,叶片小,后期易出现早衰情况(光合产物不足),对产量会有影响,同时会影响机采棉的采净率。
农业上当一种情况大面积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首先考虑到气候因素。现结合百泉棉业种植基地技术老师郭金峰的日生长量检测数据与温度情况综合分析
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总结几条现象:
1)、截至5月底,同一块条田,棉花株高均低于往年同期;
2)、截至6月6日前,2017年的生长速度高于2018年;
3)、截至6月12日,2018年棉花株高均低于2017年;
4)、6月12日-6月21日,2018年棉花日生长量明显加快,截至6月21日前后,2018年,同一块条田,株高与2017年持平,甚至反超。
5)、6月23日-6月底,2018年棉花日生长量极低;
气象资料总结如下:
1)、5月1日-5月27日,2018年日平均温度为17.87℃;2017年为20.65℃;
2)、6月12日-6月21日,2018年日平均温度为26℃;2017年为28℃;
3)、6月24日-6月29日,2018年日平均温度为29.25℃,2017年为26.75℃。
这两组数据很有意思,我们一般都知道不同作物甚至同一作物品种间,在不同的生育期内都有自己的三基点温度,拿棉花来说。
1)、发芽时最低限温度为10-12℃,最适温度30~37℃,最高温度40~42℃;
2)、棉花初花期最低温度18-20℃,最适温度25℃,最高温度35℃;
3)、棉花花铃期、吐絮期最低温度15-17℃,最适温度25℃,最高温度35℃。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今年的棉花个子较矮进行探析:
1)、2018年棉花个子在6月5日前,受温度影响,远低于2017年。受前期降雨与温度影响,多数人不敢进水,怕影响土壤温度。此阶段凡播种较早棉花,始果节离地高度较低。
2)、2018年6月5日—6月21日,温度逐渐起来,日均温度为26℃,为棉花的最适宜生长温度,棉花日生长量加快,个别地块甚至存在旺长现象,不少人通过控水,促蕾促生殖生长;甚至存在不开花不进水的思路,耽误了棉花的营养生长。此阶段凡是进水或者没有化控的旺苗,后期棉花个子基本都起来。
3)、2018年6月23日至月底,日平均温度接近30℃,日平均最高温度34.4℃,接近棉花生长的生物学上限,再郭金锋老师今年的统计数据中,6月24日~6月28日此间棉花的日生长量为0.7cm,远低于去年同期,此期间如果前期生长缓慢的棉花,加上高温叠加,棉花生长收到严重抑制。同时较高的夜间温度,加速光合产物的分解,减少棉花干物质积累。凡此阶段,未进水受旱或者使用缩节胺的棉花,棉花株高较低。
从温度与实际调查来看,棉花在2018年**的黄金窗口期为6月5日-6月22日。如果由于6月5日前温度较低,个子没有起来的棉花;在加此期间上通过控水与缩节胺的使用,错过了今年棉花长个子的黄金窗口期。这或许是天气给我们搞技术的农业工作者一个教训,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是如此。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还是气候,同时棉花节间的长短,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我们都知道棉花缩节胺的使用主要作用就是影响赤霉素的合成,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棉花细胞的纵向生长。
我们看看2017年6月下旬的温度,可以明显看出26.75℃,低于18年同期约3度。不少老一辈技术人员做过相关研究,已发表文章较多,25℃是棉花主茎的急增外在条件。
笔者试图从温度、水对植株体内3个生长激素合成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阐述,时间有限就此搁笔。农业靠天吃饭一点不假,所谓人定胜天是不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其中规律性的东西,采取一些措施,可减轻一些损失。目前针对个子较矮、木质部已经形成硬化的棉花,正常水肥管理,避免后期早衰。
在此,向在高温下,辛勤工作在农业一线的农业技术人员致敬!
非常感谢郭金峰老师提供的数据,对其严谨的工作态度致敬!
由于水平有限,欢迎指出错误与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编辑:小陈
来源:合信种业、普瑞申农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