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堤”这样炼成“钢铁堤”

新华日报

关注

原标题:“棉花堤”这样炼成“钢铁堤”

建邺区兴隆街道全员全力应战“防汛大考”——

“10.26米!”这是7月21日上午8点,长江南京段的水位高度。

南京绿博园,一道棉花堤,瞰江襟园,平日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汛期,这里却是抗洪防汛的“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市区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集重兵打硬仗,既打攻坚战,更打一场众志成城的抗洪防汛持久战!”兴隆街道党工委书记洪彪说。南京长江段兴隆街道范围4.8公里的岸线上,全街上下以汛为令、闻汛出击,将抗汛一线作为初心使命的检阅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江岸大堤,让“棉花堤”变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江水越是滔滔,防汛大考的“兴隆答卷”越见闪亮。

严防死守,通宵达旦筑牢“沙袋阵”

“快,接住!”7月21日上午9时许,建邺区棉花堤,远处,江水不断上涨,堤上,一袋袋被雨水打湿的沙袋在抢险队员手中火速传递,挡水墙不断加宽、垒高。

“江水涨得太快了!昨晚还在挡水墙下,今天早晨再看,不加高的话,水就漫到路上了!”兴隆街道城管科梅宁擦了把脸上的汗水说,从巡堤人员发现涨水开始,街道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城管队员、民兵等近200余人组成的抢险队伍迅速集结,直奔棉花堤。

棉花堤是建邺滨江段的低点。当天上午8时,江水涨至高出路面30厘米,南京滨江公园长江水生物科普馆淹在水中,棉花堤外停车场一片汪洋。但是,一道6层高的“沙袋墙”挡住了不断上涨的江水,棉花堤内的滨江道路,134路公交车仍在正常通行。

“棉花堤其实就是长江大堤的迎水坡,真正的江堤路还在后面几十米。”一防汛队员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为了防汛,把棉花堤路两头一封就可以了。但这条道路位于绿博园当中,平时有不少居民休闲散步,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公交车的通行,兴隆全街上下万众一心,严防死守,将江水挡在道路之外。

“将江水挡在道路外”——一句承诺的背后,是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个又一个奋力拼搏的不眠之夜。7月19日晚,暴雨如注,棉花堤上,近200人的抢险队伍通宵达旦装沙袋,争分夺秒垒堤坝。“雨水混着汗水,江水和着泥水,一个个看上去就像是‘泥人’。”梅宁回忆,从下晚一直干到凌晨2点多,抢险队总共装了6000多个沙袋,一只黄土沙袋装水后约40至60斤,人均过手近一吨。

汛期时晴时雨,但要未雨绸缪。棉花堤上,一台台挖掘机随时待命,黄沙、沙袋、泵机等物料就近堆放在防汛重点段。抢险队员吃饭歇脚都在大堤,晚上住在快捷酒店,确保险情出现“随叫随到”“随时就位”“随时作战”。

“你看那边,水漫到基座时会加高围挡,漫至基座一半就要断电,人人有阵地,事事都有预案,确保有备无患!”兴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建明指着棉花堤停车场内的一座通信铁塔,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靠前指挥,“办公就在大堤上”

走进兴隆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迎面就是一张“作战图”——兴隆街道防汛值班须知。全街值班点位、巡防时间、巡防区域等落细落实,一目了然,防汛就是当前全街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汛期以来,住就在街道办事处,办公就在大堤上!”高建明说,严密防范,高度戒备,因为江堤兴隆段的区位不一般。绿博园城市客厅是南京在滨江核心地区重点打造的九大城市客厅之一,也是河西新城文体轴公共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人流量大,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到全区甚至全市防洪抗汛的大局。尤其是棉花堤,外围就是主干道河西大街,必须筑牢“铜墙铁壁”,决不能让江水漫出影响交通出行。

“坝还不够高,再加三层沙袋!”7月21日下午,记者在棉花堤采访时,偶遇街道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督察。物资够不够?人员齐不齐?街道党工委书记洪彪事无巨细,每一项都刨根究底。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新益站在水中大声提醒,“防汛形势严峻,万万不能麻痹大意!”

越是危急关头,越需砥柱中流。贯彻落实党中央“压实责任、勇于担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的重要指示精神,兴隆街道全街上下紧绷防汛“一根弦”。南京进入全市防汛二级响应后,街道防汛指挥部当即启动双人值班,街道主要领导就住在办事处;一级响应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行双值班制,分管防汛的领导24小时值班。沿江每公里设置1个巡查点,落实堤顶、堤坡、堤底三位一体立体式巡查。

“24小时不间断巡查,我们总结出巡堤查险六字工作法。”巡堤人员告诉记者,一“查”,查江堤沿线是否有渗漏点及管涌现象;二“看”,随时掌握各个点位水位上涨情况;三“劝”,劝离江边近水散步游客及垂钓人员;四“置”,根据水位上涨情况,设置警戒线,防止市民靠近江堤、沿线漫水点;五“报”,各点位责任人对各点位巡查中发现的险情,立即向街道指挥部报告;六“改”,收到险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开展整改。

“江水会不会漫到路上来?” 不时有周边居民走到棉花堤边,“监督”防汛作战情况。防汛队员们大声回答:“有我们在,请大家放心!”

众志成城,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

7月21日下午2时许,棉花堤停车场处的挡水麻袋墙已加高至6层,险情解除。挡水墙外,60岁的协管队员黄启荣依然坚守战场,水溢出一点,他扫走一点,这一简单重复的过程,他一天要持续10个小时以上。这里还有一个抽水泵站,溢得多了就用机器抽水。

人和水的“对峙”一直在持续。由于地势偏低,江水早已高于路面,不仅涨水时可能带来漫溢,甚至江里过一艘轮船,带来的波浪都会将江水“推”到路上来。更不能懈怠的是,持续高水位造成堤身饱水,抗剪强度降低,洪水过后也极易产生险情。街道党工委清醒认识到,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万众一心,全民参与,全街总动员。

党员干部冲上来了!中央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让党旗在第一线高高飘扬。兴隆街道全体党员在堤坝上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把使命扛在肩头,把初心写在堤上,不畏艰难,枕戈待旦,在江水中筑起一道道坚强的“红色堤坝”。

共建单位动起来了!在涵碧楼防汛值班点位,为方便夜间巡堤,酒店请供电部门拉了专线;中国银行万达支行主动捐赠防汛物资,要求到一线慰问抢险队员;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奥体物业等辖区单位主动加入街道抢险队伍,21日当天,中铁十四局扬子江二标3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棉花堤抢险,负责人路修超说:“全域一盘棋,防汛没有局外人!”

志愿者参与进来了!乐山路社区、苍山路社区、仁河社区三个沿江社区志愿者直接编入街道巡堤队伍,24小时手机畅通,确保一有情况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区域;不少居民自发送水、送水果给巡堤人员;在防汛一线,志愿者像战士一样,一锹一锹地铲土,一袋一袋地装沙,“保护家园,不辛苦!”

“在和江水对峙的过程中,人强,水就弱,人进,水就退。”高建明说,当下江水水位依然高于绿博园,水位下降后,街道还将第一时间清理泥沙垃圾,清洗路面,将一座干净整洁的滨江城市客厅还给居民。

记者离开棉花堤时,大雨滂沱。抢险队员们站在水中,肩并着肩,手手相连,一只只沙袋和着泥水和汗水不停传递,眼前的“棉花堤”越垒越高,筑成一道隔绝洪水的“钢铁大堤”! 本报记者 鹿 琳 本报通讯员 徐坚韧 韦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