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四大奇书,且被誉为第一奇书。所以称第一奇书,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写作手法匠心独运,其语言也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使书更有韵味,更加吸引人。
《金瓶梅》未出世之前,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民间通过评书的形式广为流传。《水浒传》和《金瓶梅》都有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描写,但《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只是匆匆过客,是配角。他们的故事只是无数个故事中的一个而已。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是主角,故事情节以西门庆为主线而展开。要使西门庆、潘金莲、武松等家喻户晓的人物重新入书,并且吸引人,又使人物走向不致差别太大,必须另立炉灶,故事内容就应有所侧重和创新。
《水浒传》中,西门庆在狮子楼喝酒,被武松从楼上扔下,结果了性命。而《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则另辟蹊径,西门庆在狮子楼与从衙门专一向外传递消息挣钱花的李外传喝酒,西门庆从窗户中看见武松来势汹汹,知情不妙,推故丢下李外传跳到楼后胡医生家逃遁。而武松怒不可遏,误把李外传当成了西门庆扔下楼,自己惹了官司。从而有了西门庆的一系列故事。
《水浒传》中西门庆被武松摔死,突出了武松嫉恶如仇,一不做二不休的英雄气概。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得以活命,其勾结官府作恶多端,给描写官场有了更大的社会空间。这样处理,实际上更符合社会现实。武松杀了李外传,这是武松找官府公断失败被逼无奈的选择,是仇恨的爆发。此时就是孙外传也会死在武松之手。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好人未必好报,坏人未必暴死。这样写就更突出了官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一
《金瓶梅》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描写人性入木三分。如第十五回描写虔婆的虚伪“一壁推辞,一壁把银子接的袖了。”这让人记起《朝阳沟》银环娘让支书吸烟,还没等支书接烟,就装进自己口袋的经典片段。在同一回说,一个衣衫褴褛的子弟去嫖妓,“老妈子不理他,坐了平日,茶也不拿出来,也不给饭,也不给洗脸水。”这子弟从袖中取出十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叫买米雇水去,慌得老妈子没口子道:“姐夫吃了脸洗饭?洗了饭吃脸?”把老妈子见钱眼开,视钱如命,待人冷暖两重天的市侩习气的滑稽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描写潘金莲看见西门庆“进了她的房,如拾了金宝一般”,把潘金莲喜欢男人的表情跃然纸上。
第七十五回描写大娘吴月娘与潘金莲争夺西门庆,互骂对方浪。两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后潘金莲战败,撒滚儿打泼,发髻撞歪那场争斗更是叫绝。
第四十五回说,原来吴银儿的衣裳儿,放在李瓶儿的房里,李瓶儿又早寻下一套上色织锦缎子衣服,两方销金汗儿,一两银子安放在她毡包内与她。那吴银儿喜孜孜辞道:“娘,我不要这衣服吧。”又笑嘻嘻道:“实和娘说,我没白袄儿穿,娘收了这缎子衣服,不拘娘什么白绫袄儿,与我穿件吧。”于是李瓶儿叫迎春拿钥匙,上大橱柜里拿整匹白绫来与银姐。
吴银儿是小**,认了李瓶儿为干娘。这里把吴银儿喜欢干娘的好衣服却假意推辞,又不好意思说,在干娘面前撒娇的贪财本色,以及李瓶儿的厚道活脱脱写出来。
二
作者不直接描写社会现象,往往通过对话来交待。
在封建社会,**往往年龄很小时,就被卖入娼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任人蹂躏。她们没有人身自由,靠卖艺和卖身为生,孤凄悲惨。作者通过蝴蝶巷十六七岁的小窑姐金儿的唱来反映**的生活。
“烟花寨委实的难过,白不得清凉行坐。
逐日价迎宾待客,一家儿吃穿全靠着奴身一个。
到晚来印子房钱逼的是我,老虔婆她不管我死活。
在门前站得那更深儿夜晚,到晚来又哪个问声饱饿?
烟花寨再住上三年五载来,奴活命少来死命的多!
不由人眼泪如梭。有英树开花,哪有我收圆结果!
又如北宋末年奸臣当道,皇上昏庸,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作者则通过熟悉宫廷内部情况的薛内相(公公)和刘公公在酒桌是的闲谈说出来。避免直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三
《金瓶梅》描写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十分细腻。如第二回写潘金莲勾搭小叔子武松。第一次被武松抢白了几句,从她家搬走了。后来知县李拱极相中了武松的好武力,让他去东京殿前太尉朱勔那里为他送礼,武松又来哥哥家。潘金莲余情不断,见他(武松)把将酒食来,心中自思:“莫不是这厮想我了?不然却又来怎的?到日后我却慢慢问他。”妇人便上楼去,重匀粉面,再整云鬟,换了些颜色衣服,来到门前迎接武松。武松劝哥嫂吃,妇人便把眼来睃武松。武松只顾吃酒。
潘金莲火辣辣一颗心,无奈武松不接茬,这才有武松数落潘金莲。当武松说到“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那妇人听了这句话,一点红从耳边起,须臾紫涨了面皮,指着武松骂。最后武松说:“只要心口相应。既然如此,我武松都记得嫂嫂说的话了。请过此杯.”至此妇人已知勾搭武松无望,就一手推开酒盏,一直跑下楼来,并口中骂道:“我初嫁武大时,不曾听得有什么小叔,哪里走得来?充做乔家公!”
这里把潘金莲从热望与武松相好,到恼羞成怒,把潘金莲和武松两人的性格,刻画的十分准确、细腻。这为以后潘金莲不听劝告,与西门庆勾搭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武松杀嫂伏了笔。
四
作者很会构章谋段。潘金莲在书中是个重要角色,几乎每章都有她的踪迹。但在李瓶儿病重和治丧的几个章节,却难见她的面。因为李瓶儿得病是因儿子官哥夭折,再加上生暗气而致。儿子夭折是潘金莲故意高举孩子惊吓他,又蓄意养大狮子猫抓吓而死的。
儿子是母亲的希望所在,,没有了儿子,李瓶儿像挖心一样难受,心灵备受打击,无异于在她脖子上架了一把刀。潘金莲又时常指桑骂槐骂李瓶儿,让她生暗气。李瓶儿性格懦弱,一向含忍,最后得了血山崩。李瓶儿终于死在潘金莲的软刀子之下。可以说潘金莲是李瓶儿的大仇人、死对头。所以在西门庆千方百计为李瓶儿请医生和大办丧事时,潘金莲是不好出场的。这几章潘金莲了无音信的处理是聪明的。
五
《金瓶梅》是长篇巨著,作者很会安排故事情节。如在李瓶儿病重和治丧期间,气氛不免沉闷,甚至萧杀,让人沉浸在不快中。作者却把丫鬟玉箫与小厮书童私通的荤段子**来,制造小漩涡和兴奋点来吸引读者。好像热油锅中嘭了点水,又好像炒菜加佐料调口味一般。
按说丫鬟和小厮相好也是有的,他们情窦初开,品尝禁果在所难免。西门庆家上下几十口人,人来人往,他们平时没有机会。大概只有大人都忙于事情,他们才瞅大人忙乱之机偷情。这样似乎更符合实情。偷情让人撞着也是常有的事,偏偏让不是省油灯的潘金莲撞着,这就有了故事。潘金莲撞着理由也很充分。潘金莲的妈潘姥姥要回家,潘金莲去找管账的书童要孝绢,直找到花园,听见房里有笑声,二人才被捉住。
人有了把柄在别人手里,就给了人以要挟的口实。就会逼你一步步答应他的条件,而且不依不饶。潘金莲不知道大娘吴月娘是如何怀孕的。这次通过吴月娘的丫鬟玉箫的嘴,顺顺当当为她解了密。使故事情节向前延伸,既不牵强又合情合理。
六
描写人物十分传神。
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谓英雄。但英雄并非鲁汉,而是个胆大心细的好汉。武松奉知县之命去东京送礼后回来,自然要去见哥嫂。要见亲人则事先打扮一番。换了衣帽鞋袜,带了顶新头巾,锁了房门,一径投紫石街来。两边邻居见武松回来都吃一惊,都捏两把汗。从邻居的表情就知道武松不会善甘罢休。
武松不见哥嫂的面,问侄女迎儿只是哭,不做声,问隔壁的王婆又问不出所以然,沉吟了半晌,知道事情不妙。于是径投县前街下处,开了门,换了素衣,教士兵街上打了条麻绦,买了双棉袜,一顶孝帽戴在头上。到哥哥家重新安了武大灵位,烧纸祭奠之后,“扑翻身便拜,放声大哭,哭的邻居无不恓惶。”由此可以看出武松心很细,兄弟二人感情何等深厚。
描写武松心细还表现在祭奠哥哥亡灵之后,还不忘把饭羹酒肴与士兵和迎儿吃了。讨两条蓆子教士兵房外后边睡,迎儿房中睡,他便自把条蓆子,就武大灵桌前睡。因为士兵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不能让他与自己一样为哥哥陪灵。侄女迎儿虽是亲人,却是女孩儿,自然内外有别。所以让她睡房中。
“约摸半夜时分,武二翻来覆去哪里睡得着,口里只顾长吁气。那士兵齁齁的,却似死人一般挺在那里。”武松心中有解不开的疙瘩,仇未雪冤未报,所以睡不着;士兵与武大非亲非故,不关自己的事,所以睡得香。描写人物十分准确。
武松想知道哥哥的死因,找到恽哥儿,先把他引到一个饭店楼上造两份饭,知道恽哥儿的难处,就“先向身边摸出五两碎银子。”打消恽哥儿的后顾之忧。并许他“等事物毕了,我再给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使恽哥愿意为自己做证见。
当武松知道哥哥被害的实情后,就去官府告状,事先还让陈先生写了状子。走到县前,只见恽哥如约在那里等候。至此把武松的细心写的十分详细。知武松不是莽汉。
由于告状心切,再者与知县相熟,衙门又是工作的地方,有证人证见,武松认为官司一定能赢,仇恨一定能雪,他怀着巨大希望,“一直奔到厅上跪下,声怨起来。”当挨了知县一顿数落,告状无果,公断不能解决问题时,武松被逼得只得私了才能报仇雪恨,于是要找西门庆厮杀。故事一步步把武松推向私了杀人的地步,人物刻画准确精到。
厮打也得找到西门庆才行,他得先求人问。所以见了生药铺付伙计时和颜悦色:“且请借一步说话。”这种谦恭似乎与英雄无缘。武松把他引到僻静巷。这是他的精明处,僻静巷人少,对手不易求救。这时“武松翻过脸来,用手撮住他衣领,睁圆怪眼,说到:‘你要死还是要活?’”
武松没见到西门庆,又急于找西门庆报仇时是含忍的。一旦把付伙计引到僻静地方,才给他个下马威,不由得他不说。这里把武松的心理揣摩得十分透彻。当武松知道了西门庆的去处“才放了手,大踏步飞奔到狮子街来,唬得付伙计半天挪脚不动。”
西门庆与李外传吃酒正到热闹处,忽然从楼窗下看见武松“凶神恶煞般从桥下直奔酒楼前来,”“不觉心惊。”“武二拔步撩衣,飞抢上楼去。”从大踏步飞奔,到直奔酒楼,进而拔步撩衣,飞抢上楼。把武松急切报仇的心境描写得十分传神。只几个动作把武松描写的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从唬得付伙计半天挪脚不动,到武松凶神恶煞直奔酒楼,西门庆不觉心惊,来衬托武松的英气和厉害。从心惊也可看出西门庆做贼心虚,色内厉荏的狼狈相。
七
一本书好看,地方语言是其特色之一。我的故乡在冀鲁豫交界处,这里离作者描写的清河县只有100多华里。书中的大量方言,至今仍在运用,感到特别亲切。如五十四回韩金钏骂应伯爵“没槽到”,指没规矩。现在说某人随地小便,便说他“没槽到”。
五十四回春梅说秋菊“佯打耳睁不理我,还拿眼瞟我!”“佯大耳睁”指不当回事,不认真。现在说人干活佯打耳睁,指干活不认真。
“爽利”意干脆。如我爽利干完活再吃饭。
磨镜的老头说他前妻的儿子22岁,尚未娶妻,专一狗游,不干生理。“狗游”指闲逛,不务正业。现在说人无所事事,游逛。“你狗游啥哩?”也有戏谑之意。 六十一回,王六儿在旁边“小扤儿”坐下。小扤儿,四条腿方面或三条腿圆面的高腿凳子。小时天天坐着扤子上学。现在家庭较少用。
“肉佞贼”指行动迟缓或干活慢的人。如指责人“看你肉佞的。”
“檀口”,指腔音腔调。说某演员唱的好,仍说好檀口或檀口好着哩。
六十六回说黄真人、吴道官饭后“散食儿”去了。现在农村称饭后散步还叫散食儿。流沿儿斟了一花衢钟——指把酒斟到盅口。现仍说“看你把水斟得流边流沿儿。”
“身如绵花瓜子相似。”指身子软。棉花瓜子指弹好的棉花暄、软、弹性好。
像“失倒在地”,“搊到坑上 ,”“磕伤一道油皮。”“打嚏喷”,“爹赏了我两件袖绢衣裳年下穿”,“卷人”等等都是中原方言。年下,指年关;卷人,指骂人。
方言在书中运用十分广泛,几乎俯拾皆是,这也为研究作者的籍贯提供了大致方位。由于方言突出了地方特色,一听(读)方言就知是何方人士在说话,还知故事发生地。著名诗人李季说过一句名言:“口音就是籍贯。”书中方言把人置身于故事的特定地域氛围中。
八
《金瓶梅》语言精彩独到,值得大书特书。如七十五回形容人丑,不被人喜欢,说:“那奴才撒把黑豆只好叫猪拱去吧!”书中俗语的应用如锦上添花。如吴大妗子(吴月娘娘家嫂子)道:“要打没好手,厮骂没好口.”人厮打起来手没轻重,骂起来当然没好听的。现在许多命案都是在不冷静的厮打中酿成的。
比喻邪气压住了正气,事情颠倒。月娘说:“如今犯夜拿住巡更的。”语言多精辟。
如描写争风吃醋,月娘说:“她(指潘金莲)灯口不照自己,还张着嘴说人浪。”如现在说的歇后语,老鸹落到猪身上——光看着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
第七十六回吴月娘道:“常言道,一鸡死一鸡鸣,新来的鸡儿打鸣忒好听。我死了,把她(指潘金莲)立起来,也不乱,也不嚷,才拔了萝卜地皮宽。”语言多生动。
吴月娘说:“大不正则小不敬。母狗不调尾,公狗不上身。大凡还是女妇人心邪,若是那正气的,谁敢犯她?”真是一语中的胜千言。
第七十九回吴月娘道:“恁大年纪(指王招宣夫人林太太)描眉画鬓的,搽那脸像泥抹儿抹的一般,干净是个老浪货。”腻抹儿也叫泥抹儿,抹墙的工具,现仍用。
书中吴月娘用的歇后语最多,几乎张嘴即是。不愧是语言大师,说话很有魅力。从而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实际上除吴月娘外,其他许多人也掌握了不少歇后语。如第八十五回西门庆的门絮婿陈敬济与潘金莲私通,被吴月娘逮个正着。晚上妻子西门大姐骂陈敬济:“贼囚根子,敢说又没真脏实犯拿住你?你还那嘴巴巴的……那**要了我汉子,还在我跟前拿话栓缚人,毛司里砖又臭又硬,恰似降服了哪个一般。她便羊角葱靠南墙老辣已定,你还在这屋里雌饭吃!”
武松从牢里放出后,要找潘金莲报仇。潘金莲与陈敬济私通,被吴月娘发往王婆那里待嫁。武松骗王婆说要娶潘金莲。当吴月娘问起王婆,潘金莲要嫁何人时,王婆说:“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嫁了他小叔,还吃旧锅里粥去了。”(第八十五回)语言诙谐简明,让人一听就懂。
西门庆把蔡御史请到家,款待后留宿到花园内,就让妓院董婉儿和韩金钏来陪。西门庆道:“今日请你两个来,晚夕在山子下(花园假山洞别墅)服侍你蔡老爹。他如今做巡按御史,你不可怠慢,用心服侍他,自然酬答你。”韩金钏儿笑道:“爹不吩咐,俺们知道。”西门庆因戏道:“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们休要扭手扭脚的。”董婉儿道:“娘(指西门庆的妻子吴月娘)在这里听着,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了。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
初冬大葱出后,靠在向阳的墙根,用土培起来,不怕冻,春天会发出新芽,像羊角。经冬春晒过的葱,由于部分水分蒸发,分外辣。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指人办事老道、历练。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指不干这个营生了。用此话暗指卖淫,一语双关。语言精炼精确又不显山露水,比直白要文明得多。
“破着一身剐,便把皇帝打。”这是来旺醉酒后骂西门庆和潘金莲等人的发狠话。潘金莲为了讨好西门庆,纵容来旺的老婆宋慧莲与西门庆在自己屋里偷情。来旺知道后,借着酒胆,发狠话以泄愤狠。语言十分贴切。
来旺酒后之言被同行家人来兴听见,学给了是非大王潘金莲。潘金莲大怒,来了个借刀杀人,于是挑拨西门庆:“你若要他(来旺)老婆,不如先把奴才(来旺)打发离门离户。常言道:‘剪草不除根,萌芽仍旧生;剪草若除根,萌芽不再生。’就是你也不担心,老婆也死心塌地。”
来旺没去成杭州,自己不能挣体己钱,心里窝火,再次醉后骂西门庆,被老婆骂了一顿:“你咬人的狗不露齿,是言不是语,墙有缝壁有耳,嗪了那黄汤,挺两觉。”打发来旺上床睡了。这些语言是何等生动。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提炼生活,使语言精美恰如其分,又耐人寻味,使文章增添了无限光彩和韵力。描写时光流失用“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是多么贴切。
《金瓶梅》引用了大量歇后语,如老鼠尾巴生疮儿——有脓也不多;腊鸭子煮锅里——身子烂化了,嘴还硬;兜肚断了带——没的袢(盼)了;灯草拐杖——做不得主;王婆子卖了磨——没的推了;豆芽菜——有啥捆儿;腊月的萝卜——动(冻)了心;坐家的女儿偷皮匠——缝(逢)着的就上……歇后语是民间俗语的升华和提炼,生动诙谐简洁明了。运用得恰到好处,平添语言魅力,让人百读不厌。
点下方“阅读原文”看本号“约稿需知” 猜你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