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三叶至四叶期管理建议
广大棉农朋友大家好,近期大多数棉田已进入三叶、四叶期,现阶段棉花管理重心,要从出苗这个阶段偏向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目标:二叶平、四叶横、六叶亭。主攻方向是促棉苗扎根培育壮苗,三叶、四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即将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

一、中耕标准
中耕次数2次以上,第一次深度10—12厘米为宜,第二次深度15—18厘米为宜,耕宽28厘米以上,忌出现伤苗埋苗伤膜现象,行间土壤平整、松碎,田间无杂草。加强中耕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达到散墒、增温的效果,有效降低苗期烂根病、僵苗现象的发生。

二、合理化控
化控是调节棉花苗期稳健生长重要手段之一。在化调工作中一定要掌握“早、轻、勤”的原则,结合棉花品种、苗情、温度、湿度和水肥条件等情况,通过缩节胺系列化调,促进棉苗扎根稳长,达到“5月蕾、6月花”的生长状态。塔河2号、新陆中37、62号在三叶、四叶期结合田间苗情长势,正常苗建议缩节胺用量0.4—0.5克/亩进行化调,旺苗建议缩节胺用量0.6—0.7克/亩进行化调。新塔棉3号、新陆中82、新塔棉4号苗期生长势快,建议正常苗缩节胺用量0.7—0.8克/亩进行化调,旺苗缩节胺用量1—1.2克/亩进行化调,每7—10天左右一次;对于弱苗或晚发棉田可亩施磷酸二氢钾50克+尿素8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即可,可结合防治棉蓟马的药物一起进行全田喷施。

三、病虫防治标准
主防蓟马、盲蝽危害,多头株率控制在2%以下。随着温度的增高,棉蚜陆续进地,棉蚜防治以点片防治为主,围绕中心蚜株周围4平米进行防治,棉田悬挂黄板诱蚜,化学防治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或阿维菌素。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方式,利用光诱、性诱和食诱技术诱杀棉铃虫成虫,做到“防虫不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