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大道:棉花这一西域“洋货"是如何输入到中原的?

但看棉花的棉字,可拆为木和帛,虽是木字旁,但其实真正的棉花在宋代之后才出现,从前的棉并不是木字旁,而是写做绵。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只有仅能填充枕头褥子的木棉花,并没有可以纺织的棉花。至于可以纺织的棉花,大约在南宋的《耕织图》中描绘了妇女纺织棉花的场景,而木字旁的棉也是在《宋书》的记载中才出现的文字。那么棉花是到了宋朝才流传入我国的吗?
有关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也是说明了宋元之间棉花传种于中国,在连接西域地区的地方率先传入。但经过考古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穿着棉织品,从出土的棺墓中可以发现有关棉布碎片。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棉是自宋朝之后才出现的呢?
实际上棉花并非宋朝才传入我国,而是在距今两千年之前的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有拿棉花作为纺织原料的历史,但在中原地区,当时的人们服装原料大多是麻布,丝织品等,普通人大多数穿着麻布衣,“布衣”之称也因此而来。棉花在当时并非不存在,但并未被人们当作纺织品使用,而是被人们当作观赏的植物种植在园子中以供观赏。
到了宋朝时期,棉花才大量传入内地,并开始被用作纺织品。宋朝至明朝时期,棉纺织品已经成为人们衣着最普遍的原料。《天工开物》中曾经记载:“棉布寸土皆有”,以及“织机十室必有”,可以看出在宋明时期,棉花已经成为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纺织品,那么在棉被广泛应用之前,人们是如何在冬日保暖的呢?
一、为何棉花在宋朝时期才大量传入内地?
1.人们在此之前拥有替代品
棉花防寒保暖,而且棉织品舒适性很高,这也就是它在大量传入之后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但在棉花传入内地之前,人们也并非无御寒的方法。通常人们会使用一种和棉花不相上下的棉做代替品,那就是木棉。很多人区分不清木棉和棉花,认为他们本质上是一种东西,只是名称不同。

实际上木棉和棉花相差甚远,虽然外表上都是白色的一团,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别。在棉花被古人广为应用在做纺织品之前,都是以木棉做替代。木棉和棉花的外表看起来很像,但木棉是长在树上的,而棉花是长在地上的。木棉是树,棉花则是灌木。如果只是做填充物的话,木棉要比棉花合适的多,木棉比较有弹性,更为细软,在很早时便是人们用以取暖的材料。
除了木棉之外,一般的寻常人家为了保暖填充在被子里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比如柳絮,稻草,芦苇等。木棉在过去也是只有填充被褥的功能,并不能被纺织成衣物。一般做衣物御寒,人们还是会选择柳絮,杨絮等。兽皮和猎物皮毛在过去也是人们御寒的首选,大户人家用上等皮料,一般人家只用寻常狗皮或劣质羊皮。
2.已有棉织品,只是尚未流行
首次发现的棉织品经研究发现出自先秦时期,汉代时候也陆续发现一些棉织品的踪迹。知道南宋之后棉织品才渐渐流行,从此之后代替了丝麻的地位。在宋朝之前,因为纺织技术不够纯熟,也因为并未和国外大张旗鼓的建立起贸易往来的关系。
所以导致棉织品一直流行在我国边疆地区,并非在中原地区内流行起来。先秦是第一次发现棉织品的时期,但先秦各国分布散乱,并未有过大一统,所以经济政治文化都无法进行统一和融合。
3.国家尚未统一,无法互通往来
《宋书》里对于棉花的记载非常详细和清楚,此物来源自外国地区,福建广州地区的棉花是通过海上之路传入的,关内陕北地区是从西域地区传入的。无论是海上之路还是西域,都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丝绸之路的建立不只是将中国的商品流通至国外,也将国外的商品流通至国内。棉花就是如此。

丝绸之路的正式建立自汉朝,再次之前全国很少有统一的时期。秦朝统一时,虽统一了文字货币,但并没有对外贸易的意识,还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虽然有人自相和他国做贸易,但总归是少数。当时的确有印度的棉花经过缅甸传入云南地区,但也从未传入内地。
二、棉花是如何传入中原地区的?
1.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传入
根据现代植物学研究证实,棉花的主要品类有多种多样,大致分为非洲棉、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木本棉。而这些棉花品种都不是中国本土的。在最早的先秦棺墓中发现的棉就属于木本棉,但与木棉完全不同,属于起源于印度的亚洲棉花。
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棉花是经过缅甸走北路传入云南,时间大约是秦汉时期,符合最初的棉花是少数民族先使用,之后传入内地。这条传入路线也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是最早连接中印两国文化的纽带。它穿过四川和云南西部,穿过缅甸北部,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阿萨姆则是亚洲棉的原产地,印度棉花也是以此得已传入我国边境地区。
棉花大多数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但也有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可能性。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南北两条,据研究证明,南路要先早于北路。张骞开通的主要是北边的丝绸之路,而南边的丝绸之路更多是由人们自主形成的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之间的道路,四川和陕西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元朝还未统一云南之前,这条西南丝绸之路的终点就设在云南境内。
西南丝绸之路的建立要比西北丝绸之路的建立早大约两百年,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身毒也就是当时的印度。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加上当时没有中央的管控,因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也早于西北丝绸之路流于国外,而国外的棉花,琉璃等也通过这条路流于国内。

2.通过西北丝绸之路传入
除了四川和云南的“西南丝绸之路”之外,最著名的还是通过甘肃和新疆的“西北丝绸之路”,这也是人们了解最多的丝绸之路。由张骞在汉代时建立,以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等地,最终到达中亚、西亚地区。相对于南路,棉花从北路传入的路径更为清晰。从巴基斯坦进入西域,再由西域向东流传,经过河西走廊,最后到达陕西。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阿拉伯地区,而这两国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
西域引进的棉花品种是一年生草棉。草棉又被称为“非洲棉”,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新疆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因此新疆从当时起就成了种植棉花的大省。到了宋朝时期,也就是棉花被广为应用的朝代,棉花开始从西域地区继续东传,于是传到了内地。
但对于棉花传入西域的时间,有诸多不确定的说法。而且对于西域是先引进棉花种子还是先引进棉布也有诸多争议。根据《梁书》记载的“高昌国境内,多草木,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时期西域不仅开始种植棉花,而且已经开始以棉布作为交易。
但经过考古研究证明,西域引进棉布的时间比种植棉花的时间要早很多,考古发现在汉晋时期,西域的人们就已经有了棉质衣物,质地经质工艺纯熟,大多是从身毒国传入。
3.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以外,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棉花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在汉末三国时期,当时由于作战需要,海上交通工具相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推动了航海,造船事业的发展,魏晋之后,海上丝绸之路渐渐有了雏形。海上丝路以广州为起点,经过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直达红海、波斯湾。

隋唐时期因为战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没有从前发达,于是海上丝绸之路渐渐崛起。唐宋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有了明显提升,更加便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元朝时期,中国的贸易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美、非等洲,福州地区的棉花最初就是由美洲引进,在清朝后期时又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更适合本土种植、更为优质高产的陆地棉和海岛棉。
总结:
宋朝时棉织品的盛行,以及纺织技术的发展,让棉自宋明开始成为主流纺织品。明太祖朱元璋还曾强行推崇百姓种植棉花,这与当时人口剧增有着很大关系。经以上研究可知,棉的出现彻底代替了丝麻制品,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棉花种植成熟较早,但并不代表棉花是本土植物。最早在先秦时期发现的棉织品虽然可以说明棉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早,但在内地成为主流工艺的时间却比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