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闲天地宽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来这家叫做“耕读青年客栈”的民宿,老板在抖音上的名字叫“棉花哥”,一大早就在空气清新的院子里迎接我们,因为头一天就说好了,早晨去他店里吃早饭,由他亲自给我们做当地的特色:新鲜豆折。
由于我们去得有点早,还要等后面的同伴,于是棉花哥拿出了他的吉他,准备给我们来两段。
之前听同伴介绍过,说棉花哥的吉他弹得不错,可是前两次去都是在厨房里看到他,一个不太油腻的中年大叔在灶台边挥汗如雨,实在感受不到一点文艺气息,加之名字叫“棉花哥”,虽然可能是他的自嘲,但是可见,他也认为自己弹吉他像弹棉花,因此心里带着点点不屑。
谁知一曲下来,竟让我惊呆了,一人一吉他,没有任何伴奏,就在那里浅弹轻唱,朝阳照在院子里,一条白底黑花的小奶狗间或跑来跑去,画面竟是如此的和谐完美。尤其是他的歌声,干净悠扬,一下子就把我扔进一种意境里,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将厨房里的那个中年男人和眼前这个陶醉在音乐里的棉花哥统一起来。以前我在很多清吧听过这种诉说式的清唱,甚至在西双版纳+丽江这样文艺气息特别浓郁的地方见过同样的演奏方式,但却没有像今天这样打动我,我对音乐没有什么研究,因此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同行中有个吉他发烧友——胡老师,后来专门去请教了棉花哥,棉花哥说:弹吉他就像讲故事,演奏的时候心里要装着某个人或某件事。
听了这个解释,立刻让我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对音乐我是一窍不通,对文字的雕琢我还是有些体会的:我非常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风,他在写故乡“边城”的时候,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近乎白描,就像一个乐手在那里浅弹轻唱,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先生对那片土地充满了深情。
我终于理解了棉花哥的琴声为什么如此打动我,因为他在用音乐吟唱自己逝去的青春、热爱的生活,和对家乡的眷恋,而那些清吧里的歌手,只是在吟唱自己的一日三餐。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今天棉花哥算是让我又见了一次天地,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真是身边处处有老师呀,一时之间,我突然感慨自己竟然如此浅薄。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来这家叫做“耕读青年客栈”的民宿,老板在抖音上的名字叫“棉花哥”,一大早就在空气清新的院子里迎接我们,因为头一天就说好了,早晨去他店里吃早饭,由他亲自给我们做当地的特色:新鲜豆折。
由于我们去得有点早,还要等后面的同伴,于是棉花哥拿出了他的吉他,准备给我们来两段。
之前听同伴介绍过,说棉花哥的吉他弹得不错,可是前两次去都是在厨房里看到他,一个不太油腻的中年大叔在灶台边挥汗如雨,实在感受不到一点文艺气息,加之名字叫“棉花哥”,虽然可能是他的自嘲,但是可见,他也认为自己弹吉他像弹棉花,因此心里带着点点不屑。
谁知一曲下来,竟让我惊呆了,一人一吉他,没有任何伴奏,就在那里浅弹轻唱,朝阳照在院子里,一条白底黑花的小奶狗间或跑来跑去,画面竟是如此的和谐完美。尤其是他的歌声,干净悠扬,一下子就把我扔进一种意境里,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将厨房里的那个中年男人和眼前这个陶醉在音乐里的棉花哥统一起来。以前我在很多清吧听过这种诉说式的清唱,甚至在西双版纳+丽江这样文艺气息特别浓郁的地方见过同样的演奏方式,但却没有像今天这样打动我,我对音乐没有什么研究,因此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同行中有个吉他发烧友——胡老师,后来专门去请教了棉花哥,棉花哥说:弹吉他就像讲故事,演奏的时候心里要装着某个人或某件事。
听了这个解释,立刻让我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对音乐我是一窍不通,对文字的雕琢我还是有些体会的:我非常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风,他在写故乡“边城”的时候,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近乎白描,就像一个乐手在那里浅弹轻唱,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先生对那片土地充满了深情。
我终于理解了棉花哥的琴声为什么如此打动我,因为他在用音乐吟唱自己逝去的青春、热爱的生活,和对家乡的眷恋,而那些清吧里的歌手,只是在吟唱自己的一日三餐。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今天棉花哥算是让我又见了一次天地,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真是身边处处有老师呀,一时之间,我突然感慨自己竟然如此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