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家里基本上种三种作物,小麦、红薯和棉花。小麦是主食,红薯是辅食,基本上够家里食用,多余的红薯可以自己加工成粉条,而棉花是家里的钱袋子,全家的衣食住行就全依赖它了,孩子的学费,看病的钱,修缮房子,大点男孩子的彩礼都寄托在棉花上。
记得那几年棉花长势特别好,种的人也多,但有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棉铃虫祸害棉花疙瘩,打造也收效甚微,印象里每次背上喷雾器,药味很浓,一晌下来,前身是汗水,脊背是药水,尽管如此,也毫无怨言,只盼有个好收成,希望在此,信心满满,苦和累随即烟消云散。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摘棉花时全家男女老少齐动员,早起晚归,当天必须摘完开圆的棉花,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家里棉花多的,或是天气不好,就要把摘不完的连壳摘回家(叫挧疙瘩),晚上在家里摘 。
摘完棉花开始凉晒,多的就边摘边晒,家里的炕上地上都是棉花,晚上宁可伸不展腰,缩着腿,也不能侵占棉花的地盘,老人说,他是家里的祖宗,神圣不可侵犯。
卖棉花也是件困难的事,没熟人就压级,就卖不上好价钱,记得最多一年卖了五百多元,母亲把钱包了一层又一层,压在箱子底,是啊,那是一年的劳动成果,那是全家一年的开销,拿在手里抖颤颤,放在心里沉甸甸 ,生活虽然艰难,但仍需继续前行,瓦西里说过,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记得那几年棉花长势特别好,种的人也多,但有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棉铃虫祸害棉花疙瘩,打造也收效甚微,印象里每次背上喷雾器,药味很浓,一晌下来,前身是汗水,脊背是药水,尽管如此,也毫无怨言,只盼有个好收成,希望在此,信心满满,苦和累随即烟消云散。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摘棉花时全家男女老少齐动员,早起晚归,当天必须摘完开圆的棉花,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家里棉花多的,或是天气不好,就要把摘不完的连壳摘回家(叫挧疙瘩),晚上在家里摘 。
摘完棉花开始凉晒,多的就边摘边晒,家里的炕上地上都是棉花,晚上宁可伸不展腰,缩着腿,也不能侵占棉花的地盘,老人说,他是家里的祖宗,神圣不可侵犯。
卖棉花也是件困难的事,没熟人就压级,就卖不上好价钱,记得最多一年卖了五百多元,母亲把钱包了一层又一层,压在箱子底,是啊,那是一年的劳动成果,那是全家一年的开销,拿在手里抖颤颤,放在心里沉甸甸 ,生活虽然艰难,但仍需继续前行,瓦西里说过,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