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被炒高76倍!年轻人沉迷养“棉花娃娃”,一年花了十几亿

近日,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话题,掀起了社交媒体的狂欢,让这个小众消费品闪耀在众人视野中。你猜是什么?没错,就是“带棉花娃娃到海底捞过生日”。这不是在梦境中的幻想,而是现实中一群热爱棉花娃娃的年轻人的疯狂行为。继盲盒风潮之后,棉花娃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一些狂热粉丝甚至不惜千金购入。小小的娃娃,为何让他们如此着迷?接下来,我们将一探究竟,揭开这个别开生面的消费现象的面纱。

棉花娃娃的降生: 要理解这股独特的热潮,让我们先来看看棉花娃娃是如何诞生的。这个现象与手游《光与夜之恋》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这款游戏中的虚拟角色萧逸,如今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游戏内,还变成了现实中的“小伙伴”。20岁的小胡便是其中之一,她于2022年9月入坑棉花娃娃,至今已经购得78只,花费超过4万元。她告诉我们,她的入“娃坑”经历与她最喜欢的游戏角色萧逸有关,只要看到这个棉花娃娃,就会有一股强烈的购买欲望。

情感共鸣: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如此迷恋这些娃娃?与其他游戏周边不同,棉花娃娃承载了更多情感价值。小胡告诉我们,因为这些娃娃能抱在怀里,给她提供陪伴,渐渐地,她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当妈”的感觉。这种情感共鸣,似乎超越了一般游戏周边产品的功能,让这些娃娃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养护与收藏: 对于热爱棉花娃娃的人来说,不仅仅是购买,还包括养护与收藏。小胡是个例子,她不仅经常带娃娃出门,还会定期给它们洗澡并更换内部的棉花,以确保它们保持**状态。她告诉我们,当娃娃不在身边的时候,她总是渴望有其他娃娃来陪伴她,这种情感让她不断扩大了娃娃的规模。最近,她干脆一次性购买了50只相同的娃娃,而家中甚至有一个专门摆放娃娃的房间,这个房间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不同类型的棉花娃娃: 除了以游戏角色为原型的“有属性”棉花娃娃,还有一种没有原型的“无属性”娃娃。这些“无属性”娃娃也因其可爱的外表而吸引了不少玩家。有人坦言,看到好看的娃娃和娃衣就会买下,不知不觉地已经花了好几万元。这种多样性使得棉花娃娃的市场更加丰富,满足了各种不同口味的消费者。

那么,为什么棉花娃娃成为如此抢手的商品?首先,社交媒体的崛起让这个小众爱好变得大众化。在小红书上,与关键词“棉花娃娃”相关的帖子多达148万篇,商品超过9万件。年轻人纷纷涌入这个社交平台,讨论如何区分正品和盗版、推荐或“避雷”娃厂和设计师等话题。这个平台已经成为棉花娃娃爱好者们的聚集地,促进了这一风潮的传播。

不仅仅是购买,养娃的花销也相当可观。抖音博主“小小只”分享了自己多次带棉花娃娃到理发店烫染头发、做发型的经历。她透露,光染一次发就花费了200多元,剪发也和成人一样花费了近百元,“做个造型比娃娃本身还要贵。”

这养娃的成本远不止购买价格,还包括购买娃衣、装饰、为娃娃化妆以及装骨架等。这一细致入微的关怀不仅增加了棉花娃娃的魅力,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抖音博主的经历只是冰山一角,无数娃娃爱好者们都将这些小娃娃当作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打扮得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