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特点

1、危害种类。棉田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 我省东部和南部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危害最重。

2 、危害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棉尖心叶出现坏死小黑点,随叶子生长出现裂缝或破洞,而成为破叶疯;顶心或边心受害则形成扫帚棉,或多头棉;幼蕾被害则由绿变黄,由黄变黑,2-3 天后脱落;中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很快脱落;花被害不能正常开放而脱落;幼铃被害伤口呈水渍状黑色小斑点,重则僵化脱落。

棉花盲蝽危害

发生特点

1 、发生规律。棉盲蝽每年发生5 代。以卵在苜蓿、果树、葡萄、杂草内越冬。越冬代盲蝽主要集中在越冬寄主和早春作物上危害,越冬代成虫于5 月中下旬转移到棉苗上危害,6 月中下旬是迁移危害达到盛期,危害盛期持续到8 月,8 月中旬后危害逐渐降低。

2 、发生条件。一般6~8 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危害;棉花密度大、生长茂盛,显雷早、蕾花较多的棉田,发生较重;靠近冬寄主和早春繁殖寄主的棉田,常发生早而重。

由于抗虫棉的推广,棉铃虫、玉米螟等钻蛀害虫危害降低,而盲蝽、粉虱、蓟马等害虫加重,特别是盲蝽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棉花播种前结合积肥除去田埂、路边和坟地的杂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早春虫口基数,减少向棉田转移的虫量;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用量,控制棉花旺长,减轻盲蝽的为害。

2 、选择好药剂:由于绿盲蝽在我省棉田常年严重发生,用药防治次数多,因而需注意轮换使用各类杀虫剂,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可选用50% 氟啶虫胺腈、5% 氟铃脲、2%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 吡虫啉、50% 吡蚜酮、30% 噻虫嗪、40% 氯虫. 噻虫嗪、10% 烯啶虫胺、40% 噻嗪酮、22.4% 螺虫乙酯等。同时可兼治蚜虫、蓟马、叶蝉等害虫。

3 、施药技术:棉田被害棵百分之二时及时用药防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施药时一定要喷匀喷到,重点是棉花尖、蕾,一定喷头冲下,重点部位必须着药;二是下午5 点以后喷药;三是间隔5 天连续用药,把盲蝽消灭在若虫阶段,即控制在危害前期;四是提倡棉区统一防治,避免地块间反复危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