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信息网专稿在12月1日召开的2023’棉花展望论坛上,中纺集团棉花事业部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于昊就内外棉市场差异与企业经营策略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从行业现状、中国的供需情况、内外棉差异以及如何抓住机遇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行业现状,于昊指出,与内地纺织企业相比,新疆纺企成本优势较为明显,2016年至今,新疆的纺企数量以及纱线产能逐年上升,内地的变动趋势则与之相反。
对于国内供需情况,于昊表示,中国棉花年产量在600万吨上下,年消费量在800万吨量级波动,占全球棉花消费总量的33%。从产需格局来看,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吨的用棉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棉填补。
对于内外棉的对比情况,于昊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一是部分出口订单对于进口棉存在刚需。在美国疆棉禁令正式实施以来,欧洲也有部分品牌跟进,对于纺织品服装产品存在用棉溯源要求。二是满足差异化配棉需求。不同国别进口棉的价格和指标各有不同,纺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进口棉满足差异化需求。三是高附加值证书优势,使用拥有USCTP(美国棉花信任守则)以及CMIA(非洲棉花认证体系)证书的棉花生产的纱线价格远超普通棉纱。
对于抓住机遇方面,于昊认为,企业要关注内外棉价差波动,抓住贸易机会,降低用棉成本。从内外市场情况来看,2023/24年度中国棉花供应量预计前宽后紧,而中国以外整体供应无大幅收缩预期,全球供应或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之下,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内外价差不会出现明显扩大。再往后看,预计2024/25年度将呈现中国以外供需比国内更趋于宽松的态势,这种情况之下预计内外价差将有所扩大,企业届时可以考虑布局巴西棉和美棉采购。具体采购策略,对于贸易商来说,可以买外套内;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则建议考虑自带配额采购进口棉。
更多会议详细内容及后续相关报道,请关注2023’棉花展望论坛专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