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我的家乡——全国唯一一个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终于结束了不通高速路的历史,一条贯穿罗城的融河高速顺利通车。远在他乡工作的我,听到这个消息,连忙抽个周末赶回家,一探究竟,亲身感受家乡这一历史性的变化。
融河高速罗城出口站面貌
12月的风夹杂着透骨的寒冷,却挡不住我回家的激动之情。车子一路北上行驶至融河高速时,路面平坦开阔,两旁形态各异的山峦不断从眼角闪过,我的思绪也跟着路上的风景飘回从前。
高中在外求学,从罗城到金城江区有114公里,乘坐大巴需要2个半小时,那时候从家返程到学校,母亲给我准备最多的东西不是零食饮料,而是一大叠的塑料袋。因为那时候的罗城没有通高速路,大巴要先经过罗城到宜州的二级路,穿过农田和村庄,穿过宜州的城区才能上到高速。路途颠簸,行驶时间很长,这对容易晕车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身体和心灵的苦修。通常从大巴启动后不久,我就开始呕吐,从开始未消化的食物吐到最后只剩青黄色的胆汁,这时,车辆才缓缓驶入车站。下车后面色铁青、双腿发软是常态。那时候年少的我,唯一的期盼就是要是能有一条高速路直通罗城,把路程时间能缩短一些就好了。
这个愿望随着时间的流转愈加强烈,直到我来到武鸣工作的第一年达到了顶峰。
那一年的年三十,我从武鸣到南宁东站再到柳州柳南汽车站,中间换乘大巴、动车、公交,辗转多个交通枢纽,耗费了4个多小时。等我到柳南汽车站时,因为春运高峰,回罗城的大巴票早已卖完,只能选择乘坐车站门口的面包车,却不想当时从柳州至罗城二级路的冲脉—六塘段正在修路,回家过年的车辆堵成了一条长龙。我坐在车上急躁不安,但车子却一直龟速前进。手机屏幕显示的时间告诉我,现在已经21:36了,我那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像羸弱的烛火被冬月的寒风吹熄。车辆急促的喇叭声此起彼伏,路旁是与人同高的茅草在风中摇晃,窸窣地作响,像在为此刻仍未归家的人祈祷。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告诉她堵车太厉害,年夜饭先吃不用等我了。母亲沉默了一阵,说:“没事,平安回家就好,不管多晚妈都去接你。”那一刻,我想着要是有一条高速路能直接到罗城、能缩短回家路途的时间就好了,这样就能减少母亲在家焦急等待的担心。
眼前忽明忽暗的光线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车子穿过隧洞一路飞驰。许是回家路途过于波折和痛苦的经历让我对融河高速的建成通车尤为激动,盼了二十六年,终于圆了“高速梦”。
融河高速通车后,从罗城到金城江区的时间由原来2个半小时缩短为50分钟;从武鸣到罗城的时间由原来5个小时缩短为3小时58分。回家的路程因为交通道路的改善使得行驶时间得到缩短,这得益于国家对贫困地区交通政策的支持,有了这条高速路,这个坐落在九万大山南麓的山区小城拨开了群山环绕的阻碍,向外界敞开了直达心扉的道路。通过这条高速路,清冽甘甜的九千万纯净水、醇香爽口的天龙泉、酒香四溢的罗城山野毛葡萄酒、辛辣开胃的牛肉干、软糯可口的干粉和香甜的红心猕猴桃等等特产就能更快销往各地;人们到棉花天坑、剑江风光、秋天之红野马滩、水上相思林等景区旅游更方便了。只有到罗城当地才能品尝到的白糕、水糕、滤粉、榨粉等等美味正为迎接八方来客做好了准备。
一条高速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仫佬山乡的新局面,这里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日新月异:异地扶贫搬迁让困难群众住上了有水有电、干净整洁的新房;产业结构调整让棉花天坑等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种植业的调整让山间田地不再是单一的山野毛葡萄、水稻、玉米、甘蔗等,而是逐渐丰富起种植红心猕猴桃、核桃、山油茶树等。仫佬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菜篮子丰富起来了。今年11月20日,这个曾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山城成功脱贫摘帽,退出来贫困县序列,人们开启了新生活,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如果你到罗城的民族广场,还能听到喜欢对山歌的人们在那用仫佬语唱着:“罗城是个宝,山清水秀人勤劳,跟着党的政策跑,昨天石头今元宝,人人夸咱党的政策好!”
编辑:谭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