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棉花为线索阐述资本主义发源并崛起的经典作品,作者具有独创的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其中战争资本主义作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前身同时也作为全球资本主义的起源被首次提及出来。
为什么非得是棉花?人类的第一次蒸汽革命是瓦特发现了蒸汽机,在此之前的大型技术创新非织布机莫属了,在18世纪的八十年代,英国一次涌现了飞梭织布机、水流驱动织布机在到著名的珍妮纺织机、最后在到由蒸汽驱动的动力纺织机。当你走入19世纪的伦敦街道,你可以听见低沉的持续不断的轰鸣声,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地最终聚集于此的轮船轰鸣声,此外就是织布机不间断运作的冲击声了。轮船将来自美洲和亚洲的原始棉花运送在这,英国的资本家便用蒸汽驱动的机器将棉花进一步加工成世界最精美绝伦的棉纺织布。棉花就像是一跟线,牵绕着世界所有人,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运作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曾经以亚洲为重心的多中心的世界格局,到了19世纪,已然变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单中心的交易网络格局。然而在200年前,欧洲在亚洲人的眼里只是一个蛮荒之地,甚至穷到一匹上等的丝绸就可以养活欧洲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但在仅两百年的时间里,欧洲的资本逐渐控制了东南亚和印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国内保护政策使自己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一只小小棉花的力量。
棉花只适合在北纬40度和南纬30度之间的气候下生长,大多数的欧洲国家包括英国法国都地处北纬40度之外,这里的环境适合养殖牛羊等畜牧业的发展,于是,那时的人们普遍穿着羊毛衫和亚麻制成的衣物,亚麻制成的衣服不保暖且难以上色,而羊毛衫又昂贵,当便宜又精美且好看的印度棉纺织布传入英国时,大家瞬间觉得之前穿的不香了,这种棉纺织的衣物一时间风靡欧洲。当棉花第一次传入欧洲时,愚蠢的欧洲人竟以为棉花树上的花苞里竟然真的有一头羊。尽管那时的他们很愚蠢,但当哥伦布踏入美洲的那一刻起,资本就开始萌芽,通过土地和资源的掠夺以及欧洲人先进的海上航行技术,英国人将在美洲大陆上淘来的金银在印度市场交易棉纺织布料,然后用棉纺织布料在非洲买卖奴隶,一个完美的贸易闭环就此产生。于是欧洲人摇身一变,从当初的野蛮愚蠢的牧羊人变成了狡猾的控制市场的资本家。欧洲的资本就像是滚雪球一般,就像作者所说的,一开始根本难以察觉,但当势头燃气之际,爆炸式的事情发生了。
最初,印度和中国掌握着棉纺织布的最高技术,但由于中国当时在闭关锁国,无法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便成立东印度公司,通过印度的中间商将棉纺布的加工外包给当地以小农家庭为单位的妇女的手里,那时的印度纺织工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艺技术,技术相当成熟,制成的衣物十分畅销。但贪婪的英国商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不甘心钱就这样被印度的中间商赚取,为了发展本国的棉纺织技术,他们在18世纪末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内保护政策,例如对来自印度的棉纺织品加收10%的征税,过了几年之后关税加倍,在之后就彻底的将印度棉纺织品列为非法交易的货物。国内保护政策的实施让那些曾经在印度棉纺织布上获利的商人们意识到更有利可图的赚钱方式,兴建大型工厂便开始了。英国不像印度一般有大量人口随之带来的劳工,用工成本自然很高,为了解决用工成本问题,他们不断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其一是发明了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工业间谍剽窃印度的先进纺织技术。可以说,英国纺织技术的进步是建立在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间谍活动上的。随着棉纺织加工技术以及机械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原棉的需求随之增加,几年之内,英国的原棉需求翻了几十倍,由于奥斯曼帝国以及法国的小农耕作方式,再加上土地的限制,原棉产量无法扩张,本来从奥斯曼帝国,法国以及加勒比海地区进口的原棉已经远远喂不饱英国的机器了。然而,那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美洲种植棉的巨大潜力,当英国海关第一次从美洲轮船上检查到原棉时,他们认为这是通过走私得来的,但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美洲的气候及土壤十分适合大规模种植棉花,而且当地人之前有种植和棉花习性相似的烟草的经验,经济学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美洲会是原棉供给的主要市场。果不其然,美洲种植园的模式马上应用到了棉花种植上。种植园主不断向西扩张土地,百万计的非洲黑人被运往于此,奴隶制的高潮就此开始。
以上可以看得出,欧洲通过掠夺美洲土地,抢夺美洲的自然资源、通过军事化贸易、殖民以及奴隶制的手段打造了资本帝国,这也证明了资本主义本存在着不自由的开端。这就是作者提出的战争资本主义的概念,也就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