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拒绝给棉花娃娃过生日的事让我再一次感慨这世界变化快。

很多人光看这个热搜可能一头雾水,以为棉花娃娃是什么人的小名。

我自己也是现学现卖:棉花娃娃发源于饭圈,粉丝把爱豆形象做成娃娃。后来出了圈,吸引了一大群爱娃的年轻人。

(图源网络)

正版娃娃还有专门的出生信息卡:

(图源网络)

他们在养娃过程中中对棉花娃娃注入了真情实感,给娃娃剪头发、扎辫子、买衣服,买各种生活道具,完全是当亲生仔来养。

这也从侧面说明,抚养下一代其实是人类的天性。即便是仇童厌童、拒绝生孩子的年轻人,也会把宠物或者棉花娃娃当代餐,过一把妈瘾。

还有的人带着自己的棉花娃娃跑到海底捞,希望得到小孩的待遇。第一个提出要求的人不但被满足了,而且服务员给棉花娃娃唱生日歌的视频还被海底捞官方当作了宣传材料。

于是很多娃圈人争相效仿,这就有了今天热搜里的争议事件——一位博主带着自己的娃娃去海底捞,提出给娃坐宝宝椅、过生日等要求都被服务员拒绝了。

这个博主不满的点其实在于海底捞没有自己之前吹得那么好,她带个娃娃来不但没得到关照,还被冷落,连普通食客的待遇都没有得到。

新闻一出,有人讽刺这个食客有大病,有人说这是在养小鬼,而这个说法立刻又遭到了养娃一族的疯狂反击。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海底捞自己最初拿给娃娃过生日当宣传噱头,现在炮火全对准客户了,成了二次元跟三次元的对战,这波营销玩得还真溜。

果然无对立不成新闻。

虽然这个娃娃不怎么符合我的审美,但审美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有点主观的,人家爱喜欢什么就喜欢什么,跟养小鬼扯不上半点边。

带玩偶出门也是人家的自由,我们之前带萌兰和花花的仿真玩偶走哪都是一片尖叫,我也觉得自己的熊猫是天下第一可爱的,还专门给两只小可爱配了猫包和玩具竹笋。

还有一只仿真鹦鹉也是大圣的宠儿,每次po照片都会有人看成真的。大圣给这只鹦鹉起名叫能能,管自己叫“小能哥”,看书睡觉都要抱着他的能能,所以我是能理解二次元这个圈子的。

但我们绝不会带它们去饭店吃饭还要求独立的宝宝椅,更不会为它们要玩具和唱生日歌庆生。

玩偶感知不到这些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影响到他人了。宝宝椅就那么几把,公仔坐了真正的宝宝用什么?

作为一个社恐,海底捞劝退我的其中一大理由就是太吵。

几乎每次去都会碰到过生日的,隔壁生日歌的音乐响起来我就开始用脚趾抠三室一厅。有一次一顿饭碰上三波过生日的,“跟所有烦恼说拜拜”的歌声始终盘旋在我的头顶,余音绕梁了一整天。

但想到被庆生的人很开心,我是可以忍受并在心中祝ta生日快乐的。

如今你说我连棉花娃娃的生日会也要忍,抱歉我不想忍。

还有人理直气壮的表示花了钱就是爷,服务员给一个娃娃唱生日歌是“分内事”,那我也花了钱,得到一个安静的就餐氛围不是更理所应当的吗?

望周知,常规餐饮业的服务对象默认都是人类。

强烈建议娃圈的人开一家专门服务二次元的餐厅,让每一个棉花娃娃都有舒适的座椅和专属的玩具,生日歌可以从天亮唱到天黑,不同次元的人之间,主打一个互相尊重互不干扰。

而以海底捞来说,饭店的菜价都贵到天上去了,然后往死里卷一些很无谓的服务,所有人都要讨好,羊毛出在羊身上,服务的成本最后都转嫁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

尽管你可能不擦鞋不美甲不洗头也不需要过生日,但是对不起,这些成本都已经加到了你的餐费里 。

不过最倒霉的还是那些服务员。消费者是上帝,服务员就低人一等吗?

开头那位博主其实在悄悄偷换一个概念,服务员不是歧视棉花娃娃,一个娃娃有什么好歧视的,安安静静坐在那里人畜无害,服务员是抵触给娃娃享受人类的服务。

如果我是服务员,我也不想累了一天还要讨好一个玩偶。它是你独一无二的宝宝,但是对不起,它对别人来说可能就只是一个丑兮兮的玩偶。

我刷到过一个海底捞店员给一只棉花娃娃唱生日歌的视频,娃主人笑嘻嘻录像,店员们脸上写满了钱难挣屎难吃的无奈,说难听点,跟耍猴没区别。

你怎么不摆个百日宴,让亲戚朋友们都来随点份子呢?

棉花娃娃要是有情感,可云咋被你们当精神病?

并没有攻击养“娃”人的意思,小众爱好圈地自萌没问题,绑架他人不合适。

如果不是海底捞自己开了这么个口子,就没有后边这些事。品牌自己要口碑,尴尬是留给服务员的。

拒绝唱歌的店员很可能因此受处分,然后必须给棉花娃娃唱生日歌又成了海底捞服务的又一轮“升级”。

推而广之,你也可以管一把伞、一只包、一条安抚巾叫做宝宝,总之一切消费者自认为跟自己有情感羁绊的东西都有权利要求得到同样的服务,我就看海底捞这出戏应该怎么收场?

作为一个饭店,卫生出过问题,价格越来越贵,就只会拿服务去炒作,最后也只能被自己的服务反噬。

油炸绿番茄

她是怎么从顶流到

万人嘲的?

花六千万养废了三

个孩子?

分享、点赞、在看,我们永不失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