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京味儿的地方非胡同莫属了,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却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胡同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空闲时不妨逛逛这几条胡同感受老北京文化风韵。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的繁华地段从天安门广场南侧开始向东延伸至崇文门内大街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这里曾作为使馆区对外开放,各国使馆、银行、邮局等进驻。沿街洋房林立三角山花状的日本公使馆,精致的圣弥厄尔天主教堂,西洋与日本两种风格的正金银行……成排的梧桐树光影交错不同于车水马龙的都市浮华这里呈现出安然静谧的景象。目前中国法院博物馆对外开放,游客可了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欣赏中外法律古籍珍品,东交民巷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两侧建筑呈现的异国风情,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北京城的记忆。
中国法院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当日16:00前预约3日内参观,暂不接受现场预约。
东交民巷现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区域,部分建筑物前不允许拍照。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从朝内南小街开始,西到东四南大街,南边通向东西罗圈胡同,北边与内务部街毗邻,徐向前、沈从文曾在此居住过,也曾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关于史家胡同的命名初说是因明末名将史可法宗祠在此后发现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记录,真正来由早已无从考证,但这也恰恰体现百姓对于这位爱国将领的尊重与怀念这里有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原址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凌叔华的故居,展厅内复原了130个院落的微缩景观设有8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包含这条胡同的前世今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老北京文化。
史家胡同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周一闭馆)
东棉花胡同
在南锣鼓巷有这么一条胡同保留着清末的砖雕拱门有着一处戏剧前沿阵地还藏着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它便是“东棉花胡同”。明代始称棉花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后来因为西城区也有一条叫棉花胡同所以就区分开了。加了个“东”字,现在东棉花胡同的建筑大多都是民宅其中15号民宅却彰显出不凡这里曾是清末将军凤山的宅邸院里有一座拱形券门布局严谨,做工精细墙体花卉、走兽、吉祥等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蓬蒿剧场也藏在这条胡同里这个低调的小剧院是北京戏剧的前沿阵地每年南锣戏剧节都会在这里举办,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在东棉花胡同的尽头,游览期间不要打扰到胡同居民生活。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短短632米的小道上,许多独一无二的风格小店和异国餐厅。在此落脚比南锣鼓巷清静又比鼓楼更接地气被称作“北京最文艺的胡同”。各式口味的餐厅多样化的创意小店精致的手工艺作品馆闲适慵懒的咖啡店可以淘到精品的手作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点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恬静、文艺、慢生活都浓缩在这小小的胡同里五道营胡同正在以另一种风貌诉说着老胡同的新故事。
达智桥胡同
站在人来人往的宣武门外大街上一抬头一座写着“达智桥胡同”的铁艺牌楼便映入眼帘,这是西城平房居住区的首条步行街一条不到200米长的胡同不仅承载着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更是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从东到西然后往北延伸开去包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等10多处历史遗迹。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这里算不上特别不同于人潮涌动的杨梅竹斜街也不像五道营那般小资文艺这里以住宅民居为主呈现出胡同院落最原本的面貌。胡同整体呈现民国风格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造型别致的花坛和影壁矗立在道旁几个鸟笼挂在葡萄架下透水方砖铺成的路面,两旁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红木门、雕花窗是属于北京的“生活气儿”。沈家本故居内也已经修缮一新并布设主题展览通过史料、图片、实物展示中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的生平及成就反映中国法制发展历程。
因疫情影响,沈家本故居暂停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