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布瑞克农产品期货网

关注

     棉花苗期的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小编整理了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供广大棉农种值时参考。苗期病虫害是制约棉田壮苗早发的重要因素。苗期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大类。根病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苗期根病大都发生在2片真叶展开前,此期根茎幼嫩,抗病能力弱;特别是受地下害虫危害后形成伤口,极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通常称作烂根。


    其主要特征是:       

    1、立枯病。嫩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出现黄褐色病斑,病斑在基部围绕嫩茎发展,颜色逐渐发深,产生凹陷内缩,然后变成黑褐色病斑而腐烂,致使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     

    2、炭疽病。病苗在茎基部出现紫褐色条纹,逐渐成梭形病斑,组织 硬化、凹陷,严重时失水纵裂,真叶被害时产生黑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造成幼苗枯死。     

    3、红腐病。又叫烂根病,出土前就开始发病,造成烂种。有的棉籽虽已发芽,但幼芽变为黄褐色,腐烂死亡。子叶期发病,地下嫩茎和根变肥、肿大,有分段的黄褐色病斑,逐渐变黑褐色、干腐而死。还可浸染子叶和真叶,产生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后破裂。     

    

     苗期的叶病主要发生在子叶和真叶上,常见的有黑斑病、茎枯病、角斑病和枯萎病。      

    1. 黑斑病, 又称轮纹斑病,病苗子叶上出现很多褐色小圆斑,病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病斑近圆形或不不规则形,背部凹陷,引起子叶干裂破碎。浸染叶柄时出现褐色病斑,围绕叶柄发展,形成环状斑,致使叶片脱落。       

     2.茎枯病是一种偶发性但可引起严重减产的病害。受害 叶片上病斑呈淡褐色,近圆形,边缘紫红色,斑内可见一些小黑点。嫩茎及叶柄受害形成褐色梭形溃疡斑,中央凹陷,可引起嫩稍枯死,叶柄及叶片脱落。       

     3.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发生在子叶、真叶及嫩茎上, 首先出现深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在真叶上,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发展呈长条弯曲状。子叶上病斑沿叶柄发展可侵染到子叶节。嫩茎上的病斑呈黑绿色,发展成黑褐色条。  

     4.枯萎病。从子叶期即可发生,定苗前后达到高峰。病苗叶片上出现褪色斑,斑内叶脉变黄,呈黄色网状纹,也有子叶变紫红色,出现紫色网状纹。也有叶边缘变黄,慢慢枯干,病苗根茎外表无症状,但茎内的木质部呈褐色条纹,最后病苗萎蔫枯死。       


     大田中苗期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造成的并发性病害,从症状上很难区别。生产中棉花苗期病害要以防为主,培育壮苗早发、控制病害发生。播前对毛籽和未包衣的光籽一定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晒种、拌种等措施。播后遇雨,天晴后及时中耕破除板结,增温保墒。尽量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萌芽时间,促使根部早日木质化,减少感病机会。出苗后,病害发生时,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 棉花苗期主要害虫有棉蚜、蓟马、地老虎、红蜘蛛盲椿象等。棉蚜、红蜘蛛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进行防治。


     防治地老虎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杨树枝把和醋液等方法诱杀。(2)诱杀幼虫:幼虫危害期用50%的辛硫磷50克对水1公斤喷拌在5公斤炒香的麦麸或碎棉籽饼上,制成毒饵,傍晚顺垄撒施。(3)喷雾防治。在棉花苗期用20%速灭杀丁1500~2000 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 


作者:XXX;来源: 聚农E宝;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