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种棉花可以说是最费时费力的一种农作物。 是因为从种下它的那一刻,就要伺候到它到冬天,甚至来年的开春。

棉花是需要经常打药,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打药时必须要穿上长袖长裤。背着几十斤的喷雾器穿梭在棉花地里,空气中弥漫着1605和敌敌畏刺鼻的气味。那个时候打药水中毒的很多,每个村里几乎都上演过中毒的悲剧。

那时候的棉花不是抗虫棉,打农药不能消灭的棉铃虫,那就用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个的把它从棉苗上捏下来。 暑假的清晨,我们经常会被父母叫上,提着罐头瓶子去田里捉虫,找到的虫子一条一分钱用现金奖励。

卖棉花的时候也很磨人,天不亮就拉一板车的棉包,去几里外的棉站排队。一卖一整天,压级又压价。高高的棉垛上搭着窄又长的木板,大人们扛着棉包,小心而吃力走在上面。卖了还没有现钱,打白条,白条可以用来交学费,也可用来抵公粮水费。因为那时候棉花是农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虽然很磨人,但是每家每户都会种植。

从早春天忙到深秋,有些长得晚的桃子不开花只能揪回家,晾到房顶上,等到冬天的时候把它从干瘪的棉桃里剥出来……

年复一年,种了收,收了种,棉花撑起了农村人一年又一年的生活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