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5
阅读课外短文《棉花》完成练习。

①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它的席位。她不美吗?不是。

②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③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害,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的。

④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⑤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⑥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的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⑦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⑧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小题1】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棉花的美另有所在,具体表现在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第②段加点的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4】“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人做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的人。
21-22四年级上·河南三门峡·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花的心

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园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的,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一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地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地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凤仙花染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成长。

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

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忽然有一天,我早晨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地晃我的眼,走近一看,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我在心中不住地惊叹: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用手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棵开花的心呢!

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园子里其他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开花的方式。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

【小题1】对于这篇文章,你认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我”对母亲从路上捡回来的那株幼苗,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梳理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断定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要拔掉它——_______________
【小题3】再读文章第二段中画线的语句,从内容理解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_______________
群文阅读吧

短文一:丁香结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 ,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 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短文二:望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那里有一片隐隐约约的亮光。是的,这亮光是蕴涵无穷的,这是诗的泉眼,它使我焕发童心,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短文三: 叶

春天是你的童年。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悄悄张开了嫩绿的笑脸,每个枝头 都有你弱小的身影,你虽那么渺小,但同样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春的光彩——这就是你,叶。

你渐渐长大,长绿。夏日时你已成年,那茁壮的身躯,像一把巨伞,遮挡阳光,阻挡风雨。你(     )默不作声,不像鲜花那样美丽,不像松柏那样傲雪,(   )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你的晚年是秋天。看,你已经变得枯黄瞧悴了,微风一吹,摇摇欲坠。( )你飘然落下,人们(   )会把你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又成了很好的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和树叶一样默默无闻为祖国、为别人贡献一切的人。看,马路上那些臂戴红袖章的爷爷、奶奶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着自己的余 热;瞧,我们的老师在灯下备课了,她是为了我们才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呀!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叫“享福”,只知道为后人“造福”。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人人总想着自己,那世界怎么会发展,人类怎么会进步呢?

【小题1】对比阅读,完成表格。
文章题目文学体裁文章的意向文章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短文一,完成练习。
(1)给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读画线句子,作答。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短文二,完成练习。
(1)文章围绕月写了(             )、(             )、(望月消失)这三方面的内容。
(2)文章第二小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环境铺垫       B.点出原因       C.总括全文       D.渲染气氛
(3)除文中诗句外,我还积累了描绘月亮的诗句(                         )。
【小题4】阅读短文三,完成练习。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即使……也……          虽然……但……
(2)文章是以第(     )人称展开叙述。全文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按照(               )的时间顺序,赞美了(                       )的一生。
【小题5】你发现以上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多读这样的文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