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8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

张钧博

①我总觉得,姥姥家的棉花田,真像是一朵辽远的云。仿佛那燕儿掠过的天空是面镜子,把那上面的云儿,都映到人们的手边了。

②这片地,不过一亩多,种棉花的时间却比我的年龄还大得多。姥姥回忆,还在生产队里的时候这一亩多地就长起了棉花。当时分完口粮地,恰好还剩东坡的一块闲地,便分给了姥姥家。然而,东坡没水井,土也是松松散散,肉眼看见的荒凉。姥姥无奈地笑笑:种棉花吧,就当天爷爷把云彩给咱带手边儿来了。

③当时姥姥姥爷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生产队长欺负姥爷是个小年轻,时常是一天卖力流汗下来,十分的工分只给结六七分。姥爷气不打一处来,要和队长理论,姥姥拉住他:谁叫咱们刚成家辈分小呢,说不定是他嫉妒你身子壮呢。姥爷听了哈哈大笑,继而也就消了气。

④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而每一朵棉花,都是天际的云在亲吻大地,姥姥就像那云一样,拥有柔软、豁达的心境。

⑤姥姥家的棉花田里一年能收三四十斤棉花,姥姥手巧,棉花晒干后,用弓子打成绒子,蓬蓬的,手感好得很。打好的绒子,有的做被子,有的做棉衣,再取极少的一丛,拿去点煤油灯。原本无人认领的荒地,竟也被姥姥种出棉花,给贫瘠的日子点缀上许多温暖。

⑥姥姥是极爱孩子们的,听闻邻居谁家的孩子出生了,便取些棉花,做成一双漂亮的虎头棉鞋,两只虎眼精神得很。邻家的大娘总是乐呵呵地收下嘴里不住地念叨:真好,真好。

⑦先前过年,日子总归不如当今好,但即便再拮据,姥姥总是要给母亲和舅舅一人做上一身崭新的棉衣,让他们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也能(方言体面之意)得不行。这些带着姥姥体温的棉花,为原本灰暗的生活织上了一层云,点上了一盏灯。

⑧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姥姥姥爷已多年不种地,但那片棉花地却依然留着,姥姥说:年纪大了,多了种不动,这一亩棉花,权当活动手脚吧。

种棉花哪里是活动手脚这么简单的事?我偷笑。怕是姥姥忘不掉过往,忘不掉那段拿着棉花织成云朵,拿着生活的苦难织成笑靥的日子;忘不掉那段即便有大涝大旱,收成惨淡,也强打起微笑与家人一起对抗苦难的日子。抑或者,姥姥自己就是一朵亲吻大地的云吧。

⑩每一朵棉,都是心怀悲悯的云,在亲吻大地。它们长在麦稻不亲的荒地,默默地消磨着这片大地的苦难,为它带来生机和希望。

(刊载于2021.4,人周刊网)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事中以物——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暗含着对姥姥的理解和爱。
B.文中的“棉花”既是实指田地种植的棉花,又象征着姥姥柔软、豁达的心境。
C.第⑨自然段写“我”偷笑姥姥年纪大了,还以为种一亩棉花是简单的事。
D.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又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
【小题3】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两点即可)
【小题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好在哪里?
【小题5】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第⑩段文字的深层含义。
21-22七年级下·福建宁德·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堂游记

朱自清

①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②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作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③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接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④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⑤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⑥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声也该得听吧。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小题1】这篇游记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请你梳理本文,完成下列游踪图的填空。
   
【小题2】作者在写景状物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加以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结合加点词分析表达效果)
(2)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结合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小题4】读了此文,有人认为朱自清游松堂是闲适愉悦的,也有人认为是带着淡淡惆怅的。你赞同哪一个说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①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②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

③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

④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⑤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

⑥记得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

⑦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

⑧住在学校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

⑨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

⑩这时,我默默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多一学期,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升入高二,我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早年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

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差不多学生的素质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为了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

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都还在不及格边缘。

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章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确定日后的写作之路。

不管是学作文或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是我在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并为我导航的人。

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现在时空远隔了,老师的灵魂已远,但我反复看到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的大树。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悬崖边的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
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⑰段加点的词语。
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并为我导航的人。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雨苍老师的形象特点。
【小题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专属时光

侯淑荷

①每天晚饭后的两个小时,是我和母亲的专属时光。

②九十岁的母亲,在前不久生了一次小病之后,时常会犯糊涂。明明是下午三点,她看着时钟却说:现在天亮得真早,才三点,都亮得像白天一样了。

③母亲喜欢运动,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出门,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带她下楼锻炼身体。

④母亲最喜欢去楼下的小广场。傍晚时分的小广场十分热闹:跳广场舞的、做健身操的、踢毽子的、吹拉弹唱的、摆摊卖各种小吃的……她看见这浓浓的烟火气息就喜笑颜开。

⑤母亲喜欢去健身器械上拉伸身体。九旬的母亲有时像不听话的孩子,总爱在健身器械上把腿抬得老高。我劝她说:不能这样,太不安全了。她从来都不听,还总爱和别人显摆她能把腿抬得更高,吓得我只好寸步不离地站在她身后保护着她,她还总嫌我碍事。

⑥为此,我一直想让母亲换一种运动方式。广场上人们做的健身操动作比较平稳,她做起来应该难度不大,我就对母亲说:妈,明天咱俩做健身操吧,跟着音乐一起做,那多好玩啊!母亲不感兴趣地说:我觉得没啥意思。我知道母亲的孩子气,便故意激她:妈,不做就不做吧,健身操对您来讲太难了,估计您也学不会!她听我这样讲,马上不服输地说:想学还有学不会的,我第一天不会,就多学几天呗。我说:那我们就跟着队伍学起来啊!

⑦于是,母亲真的开始学习健身操了。通常我让她站在我前边,这样我可以随时观察到她的状况。她跟着前面的队友学得很认真,一段时间后,虽然还不能完全跟上节奏,但也做得有模有样了。每次做操结束,母亲会像小孩子一样扑到我怀里和我拥抱一下,那样子像是在对我说:我做得很好吧?我会马上竖起大拇指说:老妈真棒!这时的她就像考出了好成绩的小孩被家长夸奖了一样,脸上露出骄傲和幸福的笑容。我搂着日渐瘦小的母亲,心里有种无可名状的感受: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我与母亲已经发生了角色互换。

⑧陪母亲做完操,我会牵着她的手散会儿步。她走得很慢,说话也慢。有时候,她会想起一些陈年旧事并对我唠叨一会儿。她对现在发生的事情常常转瞬就忘记了,对从前的事情却记忆犹新。因此,我知道了许多我从前不知道的事情:她小时候,姥爷如何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在家中店铺帮父亲照顾生意时,是怎么被父亲的家人相中,然后托媒人前来向姥爷提亲的;从前过日子要怎样精打细算,才能让一大家子人不挨饿;我小的时候她很忙,一直是奶奶照顾我,那时候的我爱耍赖皮,都很大了还不肯自己走路,总让奶奶背着我,而奶奶很宠我,真的走到哪儿,就背我到哪儿……

⑨每次听母亲讲这些从前的事情,我心里都很感动,感动于人与人之间妙不可言的缘分,感动于一辈又一辈浓浓的亲情……

⑩曾经,我把陪母亲锻炼身体当作为人子女的义务去做,现在,我越来越迷恋和母亲在一起的这一小段专属时光。这一段时光丰盈了我的生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幸福。

我只希望,我和母亲这样的专属时光能够悠远绵长。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9月3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第⑤~⑦段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我”和母亲的对话场景,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小题3】有同学认为本文标题换作“我和母亲”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小题4】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温暖、亲情、陪伴、幸福……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