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资本主义,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1.

夏天,喜欢穿棉布长裙,因为舒服透气,易于清洗。床单也是棉布的好,睡在上面,会有一种躺在云朵上的轻柔温暖。童年的记忆里,大雪纷飞的冬天,一件棉袄,一床棉被,就是最好的御寒装备。也喜欢那种像棉花一样的人,朴实,温厚,相处起来怎么都觉得舒服。

从来没有见过棉花的生长,对这种植物,总觉得神奇。原来,棉花不是花,是果实棉铃里面的纤维。一株植物的种子纤维,可以纺成线,织出美丽的棉布,千百年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它是最普通的日用品。

如此普通的棉织品,居然被称作"白金“,缔造出一个”棉花帝国“,最终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全球产业,促成资本主义的出现,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不是茶叶、香料、丝绸、咖啡、糖等物品,而是棉花,最终成为”全球商品“?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读《棉花帝国》这本书。它的作者叫斯文.贝克特,一位年轻的哈佛大学历史教授,美国学术协会理事会会员。他学识渊博,文字优美,论点清晰而资料丰富,是哈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治学严谨的学者写出的书,必然学术性很强,读起来不免枯燥。但这本书叙述角度新颖,主题处理得丰富多彩,史料详实,具有迷人而深刻的魅力,既让人信服,又令人深思。虽然它的中译本密密麻麻,厚达487页,光注释就114页,但我还是在两周时间内,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勾勾画画,一边查阅相关资料,比较轻松地读完了这本书。

可以说,《棉花帝国》带给我的震撼,持久出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它具有一种古典史诗般的恢宏大气,叙述时间包含上千年,主要集中在17-20世纪之间的三百年。空间跨越五大洲,涉及到的人员遍布全世界:被贩卖到美洲的非洲黑奴、被强行驱逐而离开家园的土著印第安人、武装押运奴隶的远洋贸易商人、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家、欧洲棉纺织厂的厂主和工人、棉花交易市场的金融投机家、殖民主义国家的官僚、全球的贫穷棉农和当地的民族资本家,普通的棉花消费者。所有这些群体的故事都是棉花帝国故事中不可被简化的一部分。

它既是地方史,也是全球史。对于棉花最终成为”全球商品“的发展过程,本书用了非常丰富的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令人信服。可以说,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对美洲的争夺,使得跨大西洋贩奴贸易野蛮增长,促成英国和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资本主义贸易和金融体制,激发美国内战的爆发,让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

小小的棉花,搅得全世界动荡不安。它将不同的大陆连接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土地、劳动力、运输、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性网络”。

棉花大国如何从印度被转移到英国?种植地如何从哥伦布时代前的南亚、东非、中美洲地区,扩散至欧洲和北美洲大陆?棉花如何走出家庭小作坊,经由国家组织和全球贸易,变为越洋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国家如何通过对暴力扩张,不断攫取劳动力和土地,塑造新的贸易帝国?“工业资本主义”和“战争资本主义”是如何交织,促进了全球性经济空间的重组和知识技术自亚洲至欧洲的流动?

这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棉花帝国》对中国提及不多,但南北战争导致英国等工业国家失去了物美价廉的美国南部棉花供应,只好在全球寻找其它的原材料供应链,亚洲重新又成为棉花的主要产地,中国棉花大量出口。可以说中国棉纺织业的近代化转型,也和棉花帝国的运作息息相关。直至今日,欧洲影响世界的途径也是通过商业贸易,而不是战争,中国就是商业贸易的受益国。

总而言之,透过棉花产业,《棉花帝国》将许多内容融合到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书中涉及到的不同身份和阶层的人,他们的命运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纵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此书的独到之处。

2.

这本书叙述了非常复杂的主题,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的故事。

关于控制和剥削,资本主义的残酷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也是最让我震撼的地方。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所以我展开来说一说。

帝国扩张、掠夺土地和奴隶制这三个步骤,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从公元前1600年到19世纪的几千年里,印度次大陆的人们始终是世界一流的棉纺织品制造者,印度的顶级棉布被称为“风织之网”,精细美丽得让人惊叹。17世纪初,印度棉纺织品就已经成了历史学家贝弗利.勒米尔所说的“第一种全球性消费品。”

12世纪,棉花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但欧洲人绝大部分还是穿着亚麻和羊毛制成的衣服。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后,开始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1766年,棉纺织品占公司全部进口货物的75%。为了让国内生产的棉布取代从印度进口的棉布,英国对印度实行经济制裁。刚开始对印度棉织品征收20%的税,后来议会规定进口印花棉布为非法行为,禁止人们穿印度棉布衣服,最终,售卖印度棉布完全变成非法行为。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从棉纺织业的机器发明开始的,英国棉纺织品迅速替代了印度的领先地位,到1800年,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产品。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国库收入增长了16倍。利物浦成了世界的经济中心。

巨额利润使得英国等欧洲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地和人力来从事棉花生产,他们纷纷把视线对准了海外殖民地。

18世纪80年代,对于欧洲人来说,棉花出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但不会出自北美。1793年以后,美国种植园主开始种植陆地棉,新型轧花机让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棉花种植迅速在美国各地蔓延。1815年到1860年间,美国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是棉花,棉花主导了美国经济。

欧洲殖民帝国为了商业利润,需要北美洲大陆辽阔的土地来种植棉花,土地的扩张,使得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被暴力驱逐屠杀,最终沦落为边缘人。棉花在内战前夕占美国对外出口的61%,美国内战也是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半殖民地位而发生的。

为了大规模生产棉花,美国种植园主从非洲大量贩卖黑奴。约有100万奴隶被强制迁徙到美国南部,大部分都去种棉花。到1850年,华盛顿县每个白人家庭平均拥有80多名奴隶。到内战结束,美国的400万奴隶获得了自由。

1920年,棉花工厂遍布全世界,棉纺织工人工作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有大量妇女和儿童也加入工人行列。工人被封闭在车间,被资本家任意盘剥。通过不断**和**,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报酬才得到提高。

确实像马克思说的:“当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合成纤维的生产开始超过棉纺织品的生产。今天,每年约生产5200万吨的石油基合成纤维,数量是全球棉花数量的两倍。棉花不再是最重要的全球商品,种植中心也移回亚洲,中国和印度又成了最大的棉纺织品生产国。

多像一个闭环,棉花贸易又回到了起点。

棉花资本主义也带来了自由和创造,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种变化:新机器的发明、国际贸易的繁荣、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女性的解放、劳工组织的出现……可以说,棉花资本主义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资本主义在演变过程中,文明和野蛮紧密相连。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得出一个全面客观的结论,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