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一个要命的虫害,不过这几年在新疆的量偏小,因为转基因

我们经常说,蚜虫吸血,红蜘蛛放火,棉铃虫要命。

但是从2006年开始,棉铃虫基本上就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了,因为转基因棉花已经逐步普及。

当然,在官方一直都是没有明说的,但是私底下都是大肆销售。

****审定推广两张皮的,也就是说,审定的是一个品种,推广的是另外一个品种。这就是新疆很多品种公司的现状。当一个公司有一个品种号的时候,一般是直接售卖给其他公司,一般情况下,根据号的相关品牌优势,具体价格不同。

大多数品种,以营销为主,在新疆种子公司中,小公司往往是抓住一个品种,就可以获得非凡的收益,然后品种失去了之后,就出现断崖下跌的问题。

大多数的品种都是以抗棉铃虫为主,现在也有些品种是抗草甘膦的品种。

有些品种用同样的号出来的时候,往往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把其他品种装入了之后,混淆了抗草甘膦品种,结果出现草甘膦喷施出事的问题。

棉铃虫的问题,基本上在最近几年销声匿迹了,但是个别年份会在石河子等片区出现。

我们来解释一下棉铃虫。

棉铃虫,我从小是比较头疼的一个虫子,当时打也打不住,就在开花的时候,找到虫子,然后捏死,或者拿一个罐头瓶子,去拿出来。

后来,在机械大规模使用的时候,棉铃虫终于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棉铃虫是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属昆虫,又名钻桃虫、钻心虫等。

体色多变,一般雌成虫黄褐色或灰褐色,雄成虫灰绿色前翅中横线由肾状斑下斜伸至后缘,末端达环形斑的正下方;肾状斑和环形斑及外横线深褐色;后翅灰黄色,翅脉褐色,外缘具茶褐色宽带,带中间有2个白色斑点,宽带上具月形斑。

棉铃虫分布于北纬50度至南纬50度的欧、亚、非、澳洲各地。在中国各棉区均有分布。

成虫具夜出性,白天多栖息在植株丛间叶背、花冠等阴暗处,傍晚开始活动。

杂食性,寄主种类众多,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小麦、高粱等多种栽培作物和多种野生植物。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当夜即可交配,一生可交尾1-5次。羽化后第-5天开始产卵,产卵期一般5-10天。雌蛾平均怀卵量超过1200粒。

造成危害最大的就是棉铃虫幼虫,基本上就是奔着棉花的我们重要的东西:蕾、花、铃去的,被棉铃虫搞定的棉花,大多数脱落,少部分留存,在转基因棉花推广前,属于****的重中之重的虫害。


针对棉铃虫的预防,当年兵团曾经推荐过杨树把,糖醋液等方式,但是因为体制转变后,这项工作后来就没有人持续了。

生物防治方式,现在以黑光灯,性引诱剂等为主。以前的投放赤眼蜂的做法,现在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天地养殖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但是,老百姓现在基本上是7~10天一遍药剂,基本上在棉铃虫防控过程中,爆发的可能性偏低,但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棉铃虫的抗药性也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出现了很多地方在抗虫棉偏弱区域,棉铃虫爆发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