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种出三代品种!三亚南繁加速棉花育种更新换代

棉枝上结满桃子般的棉桃,一棵上有十几个,压得棉枝弯下腰。棉桃儿齐刷刷地咧开嘴儿,吐出一团团雪白柔软的棉絮,微风一吹,沉甸甸地上下摆动,就似站在那里向在三亚南繁这片热土上奋战60多年的“南繁人”弯腰点头致敬。

挑选、采摘、脱棉……3月11日下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海南南繁基地,中棉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袁有禄、副研究员刘记两人正顶着烈日挑选优质棉桃。“经过我们培育攻关,一年可种出三代了。”袁有禄伸出三个指头,一脸自豪地说。3月9日,1000多斤“中棉所127”已经寄往新疆,参加****品种区域试验。

依托三亚得天独厚的资源,中棉所海南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在温室中,一年培育出三代品种,从而加速棉花育种更新换代。目前,中棉所海南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已筛选出一批早熟棉新品系。

中棉所的棉花专家在查看南繁培育出来棉花种子情况。


非棉花产地

培育出近200个新品种


在南方人眼里,触摸棉花是很遥远。特别是对于冬天都穿短袖的三亚人来说,棉花这个词恐怕许多人想都没想过。然而,恰恰是三亚这个非棉花产地,培育出近200个棉花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50多个,在全国种植面积达5.5亿余亩。

作为中棉所三亚南繁基地最早开拓者之一,袁有禄在三亚已经扎根了30年。从最早的睡窝棚,一锄一锄地刨地,到现在采用现代化手段育种,袁有禄见证了南繁基地的变迁,也见证了我国棉花现代育种业发展历程。

30年如一日,袁有禄坚守在高温、高湿的温室或田间地头,默默无闻地从事着繁重的棉花选育工作。近5年来,袁有禄承担的项目有14项,其中主持11个,包括“973”计划项目(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及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分子改良)、“863”计划项目(优质高产棉花分子品种创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优质纤维棉花新品种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农业产业创新体系、河南省重大专项等项目。

“海南虽然不是棉花产地,也不是棉花主要消费地,但中棉所三亚南繁基地围绕野生棉资源和远缘杂交资源材料搜集、保存、创新利用,先后向国内多家单位提供遗传材料10000余份次,直接用作亲本育成新品种近200个。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50多个,在全国种植面积达5.5亿余亩。”刘记说。


攻下一年三代难题

瞄准两年七代快速繁育技术


“这里光照这么充足,绝对是棉花南繁育种的绝佳之地。”袁有禄说,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棉花专业科研机构和全国棉花科研中心,中棉所1959年起,就开始在三亚开展棉花南繁育种。“现在都可以一年种出三代品种了。”袁有禄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棉所在崖州和大茅两个基地建成四季育种圃15000多平方米,实现棉花一年三代繁育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培育进程。

每年冬季,棉花育种科研人员将棉花种子从内地其他地方运到三亚育种,孕育出新一代品种。每年4月前后,科研人员再将新出的种子再运往新疆等地,此时,北方等地已是春暖花开季节,正适合播种。于是,在三亚培育出来的新一代棉花品种又在新疆等地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果实。就这样,一来一往、一南一北,原本一年只能进行一次的棉花育种,变成一年四季都在繁育,一年出一代新品种变成一年可出三代新品种。

正是因为有了海南南繁这块宝地,中棉所在三亚先后培育出中棉所78、中棉所60、中棉所70、中棉所114、中棉所127等一大批品种。

“我们通过突变体材料克隆到两个基因,使棉花由无限生长习性变为有限生长,为棉花株型育种提供有效基因和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目前,我们正在破解棉花两年七代快速繁育的技术密码。”站在国家种质三亚野生棉圃前,刘记向记者透露他正研究的课题。


世界53个棉种

38个在三亚活体保存


“目前,世界上共发现53个棉种,包括49个野生棉种和4个栽培棉种。其中,位于三亚的中棉所海南南繁基地的国家种质三亚野生棉圃内,活体保存的棉种有38个和150多个种间杂种,无论是收集保存资源棉种数,还是杂种数均居世界第一。”袁有禄说。

袁有禄说,虽然我国不是棉花起源地,但三亚地区具备棉花多年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国家种质三亚野生棉圃建于1982年底,1986年初具规模。种植园占地80余亩,试验地50余亩,现有野生棉、近缘植物、半野生棉、种间杂种、工具材料、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材料等7个专业种质圃,共占地近10亩,常年宿生保存的材料500份左右。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家野生棉种质圃,一家在美国,一家就在海南省三亚市,从宿生保存材料涵盖的棉种数来看,我国野生棉种质圃已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棉花园。

“这些野生棉没有棉絮或者非常短,也不能用于纺纱织布,没有直接经济价值,但它却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对野生棉各种品种的优良性和特点,来培育新的适于种植的棉花,这对提高棉花的抗旱性、抗虫性、产量和加代繁育有着重要作用。”刘记说。


南繁育种约5000亩

产量预计超50万斤


3月9日,中棉所培育的1000多斤中棉所127南繁育种已经寄往新疆,参加****品种区域试验。

“并非所有棉花育种都可以参加这个区域试验。”袁有禄说,参加试验的棉花品种必须达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其中,纤维长度要达到30毫米,强度要达到30厘牛。目前,中棉所利用海南南繁优势培育的4亩中棉所127,预计能收种子600斤,在新疆能种200亩。

刘记说,据初步统计,目前各地棉花专家在三亚培育的南繁育种5000亩左右,育种产量预计超50万斤,拿到新疆等地,按每亩播种3斤算,可满足18万亩的育种。


海南南繁育种时限

要比内地少四五年

南繁是指北方夏季作物在冬季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进行一年内第2次种植。南繁,已成为缩短农作物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

袁有禄说,到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单位纷纷在海南建立棉花南繁基地。初步统计,目前在海南进行棉花南繁的单位达百余个,棉花南繁总面积5000亩左右。

“在海南搞棉花南繁育种,从开始研究到试验生产至少要8年,但也比在内地少四五年时间。”袁有禄说,一般情况下,一个棉花新品系在海南培育要4至5年,但要在内地至少要8年。

新的棉花种子培育出来后,还要拿到新疆等主要产棉地进行试验。经过1年预试,2年正式试验,1年生产试验后才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来源: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