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吐絮后出现枯死,找对这些原因还能补救
这两天,部分棉花种植户问,今年棉花吐絮较往年早,出现很多棉花枯死的情况,不知道啥原因?
其实每年进入吐絮期后有些棉田都会出现部分棉株枯死现象。只是有些年份枯死的原因和症状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来给大家说一下吐絮后枯死的原因都有哪些。

首先,因过干旱、淹水或瘠薄引起的棉株根系发育不良造成的枯死。
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的棉田,或是戈壁、沙包地难以抗旱的棉田,棉花根系发育不良,对肥水的吸收受到抑制,棉花的有效生命期也会缩短。蕾期严重干旱造成主根下扎深但侧根、须根及根毛组织坏死严重,对水肥吸收及养分、无机盐的传导运输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棉田施用钾肥不足或潜在缺钾引发凋枯、红叶病。
主要表现是:较大面积的棉花落叶垮杆,棉花中下部果枝坐桃都比较正常,到了上部果枝坐桃不多,上部叶片黄化而小,中部叶片叶肉泛黄,叶缘有棕褐色或红色斑点,下部叶片焦枯,后中上部叶片逐渐焦枯,这就是常说的生理性病害—凋枯病。凋枯病是由于棉田施用钾肥不足或未施钾肥引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沙土田发病较重。

另外,棉花大量上桃、开始吐絮之际经历持续的高温干旱,若遇突降暴雨,部分棉花叶片骤然失水枯萎,叶色发红,茎杆干枯,这就是典型的红叶茎枯病,也是因为潜在性缺钾造成养分传输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所引起的。
第三:盐碱含量较高的棉田在经历一年的滴水、蒸腾过程后,土壤深层的盐碱被拔到地表,加上秋季雨水将地表盐碱溅到棉杆和叶片上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棉叶呈现萎蔫,这就是盐害引起的。
第四:棉花不同时期的枯黄萎病的发生,秋后吐絮前又是黄萎病的发病高峰,这种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长危害很大,棉花吸收不上养分, 使棉花中上部几层果枝的叶片很快枯萎脱落。

第五:根系萎缩严重吸收肥量不足,特别是大量上桃时供应缺失,引起叶片老化造成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产物快速下降,提早衰落。
补救措施:
1、 土壤板结的棉田要在苗、蕾期及时中耕,以利于根系下扎。
2、 对已经发病的棉田,只要棉叶尚未枯萎、主茎生长点仍有活力,可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以促进其生长发育。配方是:100克磷酸二氢钾+2.85%硝钠.萘乙酸。如果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叶片开始出现黄萎病症状,喷施叶面喷肥的同时可加入30%乙蒜素,在预防茎、叶部病变的同时也可控制枯、黄萎病的扩散。

3、 吐絮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加之生长后期气温偏低,土壤追肥效果较差。因此,及时喷施叶面肥,对于改善棉株营养状况、延长叶功能期、防病壮棵。
4、 防止棉花出现缺水受旱的现象应适当推迟停水或脱叶剂打完叶片基本落完补一次"跑马水",晚点停水可以延长和维持叶、根功能期,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
落叶后补一次"跑马水"的作用
1、棉花在吐絮期,从9月初打完脱叶剂后,一直到10月采摘的时候,因为田间停水过早、叶片落光,田间散墒较快,空气相应湿度低,纤维含水量低,这个时候,滴入一点水,可以有效的增加空气的相应湿度。棉纤维有极大的吸水性能。这个时候,多增加一个点的水,就是增加百分之一的产量。

2、棉花在吐絮的时间并没有死亡。只要温度高于15度,棉花是"活着"的,在叶片脱落的情况下,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棉株上的其它器官进行。水分在后期会通过浸润,蒸腾,压差等原理,吸收入纤维中。当然,不可能太多。

3、根据棉花吸收水分的规律。吐絮期占全生育期的吸收水分比例大体上是10%。所以,有理论基础支撑。 棉花纤维在吐絮之后,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棉田缺水还会影响棉花的自然吐絮速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我或在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