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籽棉突破400公斤,新疆产量已经是世界之最了

英文棉花cotton这个词语来自于阿拉伯,当时阿拉伯是商人为主,他们称印度的棉花为al-quton,后来西班牙语翻译过去之后,又被英文翻译成cotton,在1400年左右成型的。我国是大体上在宋朝的时候,才有棉这个字的。大体意思就是木头上长了织布的东西的含义。


中国是棉花产量,无论从单产还是群体产量来说,都是全世界最高的,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新疆在全世界棉花产业中都是最为出名的。在全世界的产量中,新疆的产量已经突破20%,单产中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很多人误认为美国澳洲的棉花产量好,实际上他们主要是指的品质好,而不是产量好。

乌兹别克斯坦有远见,直接将自己国家叫做“白金之国”,这个白金,指的就是棉花,我们国家大体上,都是等别人注册了后,才发现,哦,我才符合这个,比如说端午---被韩国人申请为了世界遗产。

其实从产量来说,我们才应当说是白金之国,或者棉花之乡的。最起码全世界最高产量是在中国的。

话说棉花的功能,这个就不用太多介绍,就是以穿为主,在没有化工产品的腈纶等东西出来之前,棉花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纺织业产品物资,当然,现在也没有变。不过,我国的纺织产业的2500万吨纤维中,棉花占据三分之一左右,有些是国内的,也有进口的。

棉籽呢,可以用来榨油,美国这个油是非常出名的,但是我不太喜欢吃棉籽油,可能是我们这里的加工技术有问题,炸出的油条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不过要这样想:这个难吃的油---比地沟油强,地沟油虽然比棉籽油香,但是没有胃口。但是不建议大家吃棉籽油,道理不能说。

棉花的花可以产蜜,简称棉花蜜,不过我没有吃过,这个仅仅是一个传说—我们这里如果有人敢于把蜜蜂在棉花田地里面放的话,他脑袋已经进水了,因为农药可以将蜜蜂断子绝孙的,传说中的有机棉不打农药是不存在的,最起码大面积不存在,不过商业操作是很关键的,学了农业后,对于很多的有机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产品都有机化了,中国的农业连一半人口都养不活,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用工业让农业高产的时代。

美国的独立宣言是用棉花制的纸张的。美元75%都是取自于棉花,如果大家冬天觉得很冷,可以在衣服里面放上独立宣言(全世界就那一份,比较少)或者一大堆美元(这个可以考虑,现在美元太多了),也是非常保暖的。

在国外,棉花其实可以代替一些亲密的,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比如:你是我的棉花,翻译过来,大体上就是,嗨,我想吃你的豆腐,差不多就这个意思。所以,棉花还有点色情方面的意味在里面。

但是,棉花作为战略物资,不仅仅是纺织业这么简单。棉短绒不能加工成布料制作衣服,经常被用作填充物保暖,或者浸泡油物用作点火。直到有人用它改良成了火药。


因为,它还可以做炸药的原料,在工业革命之后,棉花作为这个东西,杀了一个多亿的人,直接列为了杀人植物榜首。

我国把棉花列入一个战争记录的场景是在袁崇焕宁远大捷中采用的方案,把棉花和酒等放在一起,等攻城的时候,直接点着扔下去,那速度非常快。

棉花作为火药的开端时间比较短,大体上在1845年,那个时候,**战争刚结束,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开始,当时的所有枪弹基本上是前膛枪,也就是大家看到很多国外这个时候的战争基本上是一排一排的行刑式打仗,一边打着鼓,一堆人面朝对方走着,然后死了的后面补上。

拿破仑当年采用的方式觉得这个太迂腐,就使用先看到对方形成队形,大炮轰,轰的差不多了,看着三排放枪,一排放完往后撤装弹,第二排放后撤装弹,然后第三排,如此轮流,就这个方法,基本上快把欧洲打了下来。不过那个时候是前膛枪的时代,那个时候还主要是黑火药。

棉花作为硝化棉出现后,后膛枪出现这个格局就变了,从后膛枪出现后,战壕开始出现了。

1845年,德国化学家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打翻了。情急之下用了老婆的棉布围裙来擦拭,为了不跪搓衣板,他将这条裙子拿到火炉旁烤干,没想到靠近火炉时,围裙一下子就被烧得了个干净,没有产生一点烟和灰。

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就是为啥很多的发明都在国外,而不是国内,尤其是化学。后来想想,正常,利润,英国在1642年颁布了改变人类历史的《专利法案》,人是一个趋利物种,他们对于很多创新由国家保护,可以获得很高的荣誉和很丰富的收益,而在我们国家,当时基本认可的两者都可以具备的,是科举。在我们看电视中的那些古代的商家巨贾,基本上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别小看这个专利法案,他明显的告诉大家,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智慧,亲,这个是可以有极大的盈利的。100年后,当整个欧洲基本上都开始认可这个制度的时候:工业革命开始了。

话说回来,说起硝化棉的发现,这事换个人可能想到的可能是赶紧出去买一条新围裙,可克里斯提安却意识到被酸泡过的围裙稍微加热就能点燃而且不像黑火药那样浓烟滚滚,自己可能发现了可以用来做火药的新化合物。

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肯定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也叫“硝化纤维”。

但当时的硝化纤维还不能直接制成炮弹,否则在点火发射出炮筒之前就会爆炸。但是,用醇-醚混合溶剂处理并碾压成型后,其燃爆速度就能明显减慢,可以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或者固体火箭推进剂的成分,增加弹丸的射程和精度。炮弹、炸药、子弹的性能威力被大幅提高。

硝化棉火药燃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烟尘,而且没有残渣,爆燃效果又比黑火药要好很多,因此很快取代黑火药,成为了主流发射药,硝化棉火药为了与黑火药区分,又被称为“无烟火药”和“单基发射药”。

在子弹上运用成功后,人们又进一步在硝化棉火药中加入了30%左右的硝酸甘油炸药,使的硝化棉火药的燃爆速度更快,推进力量更大,这就是“双基发射药”,目前主流的身管火炮都是使用这类发射药。

战争促使了高膛压火炮的发展,尤其是穿甲弹的出现,对高膛压、高出膛速度的要求更高了,双基发射药也逐渐力不从心,于是在双基发射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比例不等的烈性硝基胍原料(炸药合成材料),这使得硝化棉发射药的燃烧更为充分,更为快速,完全达到了高压滑膛炮的要求,这就是“三基发射药”,目前尾翼稳穿脱壳穿甲弹几乎都是使用此类发射药。

棉花正式进入了战略物资清单,当年我国建国后紧张的年代,军事用棉花,比民用的还要多。

当然,棉花还重要的是就业,根部不完全统计,棉花产生的就业人口突破1.5个亿。

所以,我们新疆棉在受到不公平的管制的时候,实际上是某些国家的精准打击,高度打击如同华为的高科技企业,这个叫做打上限,底部打击就业人口叫做的纺织产业,这叫做攻击底盘。

抛开敌对关系,某些国家的人其实智商在线。


未完待续